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盐碱地上粮飘香

2023-11-13 12:15:03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冯立城 杨文进)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滦南县南堡镇廒上农业村杨大勇的稻田地迎来了丰收时刻,收割机欢唱,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十分诱人。“我这些稻谷是绿色无公害的,每公斤比常规稻谷高出4毛钱呢!”杨大勇一脸的喜悦。

“这稻田不仅是无公害种植,最重要的是盐碱地上种植出来的新品种,亩产量650公斤以上。”廒上农业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孟龙对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着。

廒上农业村地处滦南县南部,村里有耕地2000亩,由于地处沿海,耕地碱性大,常年种植水稻,亩产量一直在500公斤左右徘徊,产量低,生产成本较高,一度影响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不少村民都到曹妃甸等地打工。

“咱们是农业村,如果把农业优势给发挥出来,盐碱地上也能有不小的收获。” 2021年,33岁的杨孟龙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决心带领村民在稻田地上做做文章。

说干就干,当年春天,村里搞起了“稻田养蟹”。稻蟹混养混种,在不少地方已有试验,但对于廒上这些祖祖辈辈种惯了一茬稻子的人们来说压力还是巨大的。稻苗如何栽,蟹苗啥时撒,蟹苗怎么喂,蟹苗逃出去怎么办……面对大家的疑问,杨孟龙带领于春山、杨永明等种植大户到周边的曹妃甸、丰南等地参观考察,虚心取经。为解决稻田地用水用电问题,村里投资80余万元新修高标准水泥供水支渠2000多米,改造了扬水泵站,3000余米的田间路全部硬化。

杨永明、于春山等种植大户率先在承包田上架上防逃栏板,小小蟹苗撒进稻田的那天,不少村民都来瞧热闹。功夫不负有心人,100亩稻蟹试验田在第一年就一炮打响,亩产稻谷400公斤,加上养蟹的收入,亩效益比单纯水稻种植要高出2000多元。比一比,看一看,村民们有些坐不住了,2022年又有500亩稻田地实现稻蟹混养混种,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今年5月,杨孟龙从天津天隆集团举办一场关于如何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讲座中深受启发。培训结束后,杨孟龙和村两委一班人,又开始琢磨起村里那些土地来。

鼓励村民调整种植模式,甘薯、玉米、小麦轮作,两年三茬,走出“一年一茬稻”模式。本村杨京岭曾是养猪大户,在村里的支持下率先“稻改旱”,120余亩土地种植甘薯,亩效益达到4000余元。

杨孟龙等村干部带领本村种植大户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种田大户杨大勇拿出10亩地作试验田,种植新试验的品种天隆U619。

自从水稻秧苗栽到田里那天起,杨大勇每天都要精心记录种稻日记,杨孟龙邀请天隆集团技术人员每半月来村一次,技术小课堂就开到了稻田埂上。经过130天的精心管育,试验田里的水稻新品种表现优越,从水稻扬花到收割,几乎每天都有附近村庄的村民前来参观。

“我们试验田里有水稻新品种,还搞起新的种植模式,原来一年一茬种植就变成两茬三茬,能增加收入2000多元。”杨孟龙介绍说,村里明年的种植计划已经早早排好了,“盐碱地上创高产,大家的心劲儿可高着呢!”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