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武夷山!

2023-11-12 18:59:07  来源:中国新闻社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毛主席的豪迈名词

穿越近百年时光

至今仍在闽北边陲武夷山久久回荡


图片
武夷山“江山如画”。王小伟 摄
 
在这28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钟灵毓秀是她厚重的生命内涵
在这全国5A级优秀旅游城市里
绿色生态是她永恒的生命指向

图片
武夷山玉女峰。陈琦辉 摄
 
山水与历史齐名
中华十大经典名山,武夷山占有一席
自然与人文并重
中国四大双世遗地,武夷山雄居一处

图片
武夷山国家公园黄岗山断裂带大峡谷。中新社记者 张丽君 摄
 
这里
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丹山雄姿
有千回百转贯穿群山的九曲清溪
还有“华东屋脊”黄岗山
 
图片
武夷山历代留下的大量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中新社记者 张丽君 摄

这里
有朱熹“九曲棹歌”的深情吟唱
有柳永缠绵悱恻的婉约词章
还有名家巨擘荟萃的摩崖石刻
 
这里
有千古之谜的架壑船棺
有“东方庞贝”的闽越汉城
还有儒释道三教同山的灿烂文化
……

图片
中国面积最大的南方铁杉林,此为铁杉王。中新社记者 张丽君 摄
图片
“鸟中国宝”中华沙秋鸭。苏盛花 摄 
图片
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万勇 摄
图片
野生藏酋猴。中新社记者 张丽君 摄

2021年
武夷山国家公园
跻身于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绿色苍茫,深邃辽阔
她坐拥我国东南面积最大
保留最全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景观,五彩斑斓
她构起一扇昆虫的世界、鸟的天堂、蛇的王国
的“世界生物之窗”

图片
蓝喉蜂虎,极具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衷柏夷 摄
 
人间仙境,天然氧吧
鸟语花香,一路相伴
生态体系中的绿色链条
串起了人与自然环环相扣的美丽珍珠
武夷山国际马拉松赛
中国式摔跤全国锦标赛
全国首届健身气功个人公开赛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骑游挑战赛
……
“赛事+旅游”
已成为武夷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
武夷熏鹅,福建十大名菜之一。练祥鑫 摄
图片

文公菜,相传朱熹颇好美食,亲自动手制作的美食。中新社记者 张丽君 摄

烟火气的武夷
自然不得不打卡美食
如果你在武夷山,1T的胃装什么呢?
武夷山湿润的气候
美食榜必吃香辣熏鹅
辣味儿满满“嘶”
倒吸一口凉气便会直呼“香”、“爽”
具有千年古韵气息朱子宴,文公菜
乡土气息足足的稻花鱼
五夫古镇香糯莲子、Q弹田螺
……
没有什么是一道美食解决不了的
 
图片
武夷山大美航拍景。王小伟 摄

武夷茶,生生不息
一代天骄的御茶园
仍在诉说曾经的鼎盛繁华
万里茶道的故事
走进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
东方叶子的神奇
改变了英伦三岛的饮茶习俗
四两大红袍的外交
谱写“半壁江山” 的佳话
国茶大红袍成为
国家博物馆现代茶品的唯一收藏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茶博会嘉宾云集盛装上演
 
武夷茶,品鉴不尽
身披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的绶带
独享世界乌龙茶和红茶发源地的殊荣
大红袍(武夷岩茶)制作技艺
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地为幕的《印象大红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气势磅礴,激情演绎
山水茶意象才有了无限延展的艺术空间
 
图片
武夷精舍,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于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中新社记者 张丽君 摄

没有文化的积淀
就没有山水的灵性
下梅古民居、曹墩民俗村、五夫朱子故里
散发着武夷山历史文化的浓郁气息
峭壁悬棺、闽越王城、宋明理学
代表了武夷山历史文化的三度辉煌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思想家蔡尚思的诗句就是对武夷山的礼赞

图片
武夷山九曲溪美景。王小伟 摄

 童年的歌谣在这里流淌
青年的诗章在这里吟唱
中年的散曲在这里铺陈
老年的童话在这里放飞
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武夷山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环保典范的武夷山
这就是拥有38块沉甸甸国家级金牌的武夷山

图片

武夷山三才峰。陈琦辉 摄

“武夷山水天下无,层峦叠嶂皆画图”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AI也去了趟武夷山
来看看AI眼中武夷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武夷山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的地方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