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许萌萌 张彦瑾)从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起步,到全国第十五座“双万”城市。东莞创造了城市蝶变的发展奇迹。在广东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浪潮下,地处“黄金内湾”,东莞又会如何发力海洋经济?
10月30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记者随“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东莞,触摸东莞蓝色经济崛起的“脉搏”。
“老牌制造”转型升级,建成“海上充电宝”
波浪竟然是一种新能源?走进位于东莞麻涌镇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运”),一款名为“南鲲”号的波浪能发电装置模型成为现场焦点。
据中远海运总经理敖武平介绍,“南鲲”号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是中远海运为广东电网建造,已于今年6月份在珠海投入试运行。它标志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该装置可将波浪能转为电能,满负荷的条件下每天可发电2.4万度,相当于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被誉为“海上充电宝”。
由于该装置为我国首台,在缺乏装备制造先例的条件下,中远海运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传统,如期完成89个总组分段搭载、吸波浮体安装定位等多个重要工程,并用3个月就完成了主要调试工作,为兆瓦级波浪能发电高效俘获及转换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记者注意到,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似乎是中远海运近几年发展的关键词。
虽说造船、修船是中远海运拿手的传统业务,但修船并非大家想得那么简单。“修船可是技术活儿”,看着停在码头泊位上进行改装的部分船只,敖武平告诉记者,现今客户对于节能减碳的需求比较多,很多改装技术其实是中远海运与客户共同探索出来的。
今年8月份,中远海运与天津西南海运有限公司合作的VLGC双燃料改装项目首艘船“GAS GEMINI”双子轮正式开航。该项目就是中远海运聚焦船舶“双燃料动力改装”课题,先行先试,攻克多项技术难关的成果。
由于技术过硬,中远海运的船舶修理改装业务逐年增长,五年累计增长77.52%,客户遍布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在强化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中远海运也紧抓住时代机遇,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南鲲”号正是其践行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的生动案例。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结合市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中远海运近年来正逐步提高新能源与海陆钢结构建造业务比重。该业务近三年累计增长575%。其中,2022年收入比2021年增长50.28%。
“下一步,海洋牧场是我们重点发力的一个方向”,敖武平表示,希望能为广东发力“蓝色经济”,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创“新物种”奋力“超车”,锚定无人驾驶船赛道
同样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还有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豚智能”)。
在其办公室内,一台看起来像游戏机一样的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水域动态。这是一台远程控制的无人船,用于水面巡逻。工作人员无需亲自抵达危险水域,在遥控的操作台上,方向盘、操作台等配置与实体船只一般无二。船只所在水面的动态情况的实时画面和数据清晰显示在屏幕上。据联合创始人耿涛介绍,无人驾驶巡逻船可以比人力巡逻达到更加精确、安全的效果。
目前,小豚智能已打造成型系列无人船平台,开发核心功能部件产品,支撑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应用解决方案,推进动力背包(水下机器人)、小豚智教、无人船实验平台等教育产品和水产养殖无人船等系列产品研发。其中,小豚智能的自主研发的HUSTER-68无人艇和无人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视觉自主无人机艇协同运动起降。
自主研发为小豚智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耿涛表示,成立三年以来,公司每年的业务都同比翻两番。
中远海运及小豚智能其实是科技创新引领东莞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凭借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东莞势必将创新注入沿海经济带等多个领域,以科技锻造更多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