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海外网深一度:“最致命”枪击案再现,美国难破“恐怖循环”

2023-10-26 22:49:43  来源:海外网

  10月25日,在美国缅因州路易斯顿,警方出动响应枪击案。(图源:新华社)

  综合美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25日,美国缅因州刘易斯顿发生多起枪击案,目前至少已造成2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大规模枪击事件再次震惊美国社会,然而美国枪支暴力困局难有实际突破。

  枪手依然在逃

  美国广播公司援引刘易斯顿警方发言人的话称,枪击案发生在3个不同的地点,嫌犯目前仍然在逃。此前,当地警方在社交媒体上称,刘易斯顿发现一名“机动枪手”,要求民众“就地避难”,“待在家中并锁好门”,执法人员正在多个地点调查。

  据当地警方披露,嫌犯名为罗伯特·卡德,今年40岁,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枪械教官,还是陆军预备役人员。执法部门表示,罗伯特·卡德最近报告了心理健康问题,他曾说自己听到“一些声音”,并威胁向国民警卫队基地开枪。今年夏天,他还被送进精神病院长达两个星期。

  这起大规模枪击事件不但再次刺痛美国民众神经,也令世界惊愕。缅因州众议员切莉·平格里对《纽约时报》表示,“正在发生的暴力事件令人震惊”。刘易斯顿当地一家酒吧的老板梅琳达·斯莫尔亲历了这场灾难,她说:“虽然我们这次幸免于难,但是我仍然处于恐惧状态,我对美国的枪支暴力感到心碎和麻木。”

  据CNN报道,刘易斯顿市议员罗伯特·麦卡锡将此次枪击事件称为“一场真正可怕的灾难”,他本人的住所距离其中一起枪击事件发生地仅有半英里。英国“天空新闻”网站称,如果22人的死亡人数得到证实,这场枪击将是自2019年8月以来美国“最致命的大规模枪击案”。

  安全感被击穿

  缅因州的枪响再度唤醒了美国民众对枪支暴力的恐怖回忆。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GVA)的数据,截至10月26日,全美已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565起,超过3.5万人因涉枪事件死亡,愈演愈烈的枪击暴力根本看不到缓和的迹象。

  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社会积重难返的问题之一,美国的枪支文化早已沦为全球异类:美国的枪支凶杀率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远超其他国家。CNN援引数据报道称,自2014年以来,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大规模枪击事件一英里范围内”。该报道称,在美国,遭受大规模枪击事件的人数平均每年增加约400万人,美国各地社区的许多居民在过去十年中遭受了多次枪击事件。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幸免,几乎每个州都记录了大规模枪击事件。

  美国枪案频发,美国民众成为最大受害者。美联社今年1月报道称,美国心理协会调查显示,1/3的美国民众去哪儿都担心成为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受害者,近1/4的民众承认为躲避大规模枪击事件而改变了生活方式。根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儿童在目睹城市枪击暴力后会产生一系列危险后果,包括药物滥用,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增加。

  近日,CNN采访了居住在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地附近的美国人,结果触目惊心:克莱尔·华纳的女儿在目睹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克市大规模枪击事件后被诊断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弗吉尼亚州的约翰逊称,“你以为枪击事件不可能在这里发生,实际上它发生在任何地方”;德克萨斯州的罗伯茨表示,“在德克萨斯州生活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到处都是枪支,我们的领导人缺乏行动”。

  人权污点难除

  枪案频发揭开美国社会问题新旧伤疤。一方面,美国种族问题根深蒂固,诸多枪击案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经济和社会的日益不平等加剧美国枪支暴力风险。《纽约时报》援引杜兰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分析称,与白人人口较多的地区相比,黑人人口较多的地区更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黑人也更容易受到直接影响,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时受伤和死亡更多。

  另一方面,日益分裂和冷漠的美国社会也加剧枪支暴力泛滥。《华盛顿检查者报》称,“我们正在创造一个非常孤独的社会。”报道称,超过1/3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从未与邻居互动过;绝大多数年轻人表示,他们在网上花费的时间比与朋友见面的时间还要多,许多人正在经历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因此,发生在美国的大规模暴力在过去10年中急剧上升,这毫不奇怪。

  枪声又起,美国白宫又要按照惯例“降半旗”哀悼遇难者。每当恶性枪击案发生,都会在美国社会掀起讨论枪支管控的短暂热潮,但不久后,一切又会周而复始,难怪有美国网友曾无奈地感慨“也许我们该永远降半旗”。事实上,美国的枪支暴力已经同枪支文化、个人权利、利益集团、党派政治等诸多问题纠葛在一起,成为美国社会难以抹去的人权污点。正如《纽约时报》刊文所称,与其他富裕国家相比,美国总是拥有更多的枪支,因此死亡人数也更多,再加上美国宪法、社会和政党分裂等因素,美国立法者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注定无法走远。(文/老度)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冯舒婷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