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从延安到红旗渠

2023-10-26 12:36:12  来源:

  编者按:2022年10月26-28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来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两地,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专题片《从延安到红旗渠》,以新时代的视角回望延安革命年代和红旗渠建设年代,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记录奋进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生动实践,展现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时代价值,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1940年,乐天宇一行6人用时47天

  考察陕甘宁边区的甘泉、延川等15个县

  在黄土高原的一片荒山沟

  乐天宇一行发现了南泥湾

  3年时间,359旅开垦了26.1万亩土地

  1944年当年收获粮食37000石

  “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联合绞杀

  没能困死延安

  反倒压迫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

  军队自己养活自己的光辉案例

  林县要搞跨区调水

  国家拨款不多

  没有现代工程机械,没有专业的施工队

  只能是县委领着老百姓

  带着简陋的工具,带着微薄的口粮

 

  在鸻鹉崖,年轻的修渠人腰系绳索

  下垂到半山腰中凌空施工抡锤打钎

  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悬崖

  先后有13个人在这里牺牲

  但人们前赴后继地接着干

  《黄河大合唱》

  这首诞生于抗战烽火的经典名曲

  是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在一次次排练中

  年轻的学生们重返历史现场

  穿越战争风云

  面对慷慨赴难的勇士

  聆听咆哮激荡的大河

  在民族力量的大合唱中

  理解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延安的黄土地

  不仅能孕育出养育中国革命的小米杂粮

  也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孕育了无数新一代的年轻人

  他们怀揣梦想却又脚踏实地

  他们在用自己的脚步

  走好他们的长征路

  李媛出生时

  她的太爷爷李贵

  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后勤指挥长

  已经去世21年了

  虽然她已经无法从太爷爷口中知道当年的故事

  但还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们

  他们的记忆是最好的教材

  这样的教育

  就像当年修渠人开凿太行山的岩石一样

  一点点重塑着李媛

  让她在年复一年讲述红旗渠时

  无需酝酿,无需炫技

  林州施工队能吃苦,肯学习

  守规则,重契约

  在全国同行中脱颖而出

  在雄安新区的这片工地上

  同期施工的三个标段工程进度

  林州人总是走在前面

  先驱举起火炬,后人追随光明

  英雄留下足迹,我辈超越既往

  从延安到红旗渠

  重整河山的奋斗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座

  无尽的时光长流

  树立起一个民族傲然独立的丰碑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