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加工环节是粮食损失浪费较重的一个环节。据估算,我国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每年达150亿斤。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应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粮食综合利用,实现粮食利用最大化。
在山东夏津县的一家大型面粉企业,每天有9000吨小麦被加工成面粉销往全国各地。如此大的加工量,企业把节粮减损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主要环节,极大地减少了粮食损失。
通过刮板输送机将毛麦送入全封闭的生产车间,一粒粒毛麦在经过风选、磁选等16道清洗工序后变成净麦,便进入制粉研磨阶段。在制粉研磨工序上,通过技术升级,利用八辊磨粉机,减少了磨辊的研磨力度,避免了物料过度升温,造成天然营养成分的破坏,保证了优质粉的出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最大程度保证了研磨过程中小麦原有的营养品质。
在山东泰安,香甜绵软的面包、松软蓬松的馒头,面食里都加入了小麦糊粉层。小麦糊粉层在业内被誉为小麦中“软黄金”,但是,由于极难分离,此前的制粉工艺通常将糊粉层与种皮一起剥离成为麸皮,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辅料。而依托先进技术,当地攻克了用纯物理方法分离糊粉层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2000万—3000万吨麸皮的高效再利用。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不断促进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工作。各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技术装备,粮食部分加工损失率已经控制在2%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