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嘎扎念琴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布次旦。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人民网山南6月10日电(记者次仁罗布)今年63岁的罗布次旦是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娘嘎村的村民,同时也是西藏扎念琴制作的第四代传承人。20岁时,罗布次旦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扎念制作技术,六年后便能够熟练制作扎念琴。记者了解到,娘嘎扎念制作技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9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0年,罗布次旦开始培养扎念制作技术传承人,把“独门”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开启了扎念琴制作技艺的传承之路。
近年以来,在隆子县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隆子镇娘噶村的扎念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与传承。此外,为了让娘噶扎念走出隆子,罗布次旦的儿子注册了公司,带动本村2-3名热爱扎念制作技艺者学习就业,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进一步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队伍中来。
娘嘎扎念琴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布次旦在制作扎念琴。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传承人罗布次旦在用锄头制作琴体共鸣箱。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传承人罗布次旦检查琴体打磨后的样板。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娘嘎扎念琴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布次旦的儿子在制作扎念琴。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罗布次旦的儿子在用刻刀雕刻出音孔也是扎念琴出声的地方。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一排制作好的扎念琴。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传承人罗布次旦在弹奏扎念琴。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