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我们和总书记面对面 | “粮食生产是总书记时时放在心上的大事”

2023-05-13 16:03:37  来源:冀云

  绿油油的旱碱麦长势喜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受访者:

  杨东进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民

  郭凯 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

  刘玉锁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党支部副书记

  

  杨东进在麦田里,观察旱碱麦长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代晴 摄


  “我正在地里拔着麦蒿,一抬头,总书记已经走到跟前了。我当时的心情啊,别提多激动了!”说起当天见到总书记的情形,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民杨东进难掩心中的喜悦。

  初夏时节,风吹麦浪,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田绿油油的,焕发勃勃生机。5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等情况。

  “总书记特别亲切,问得也特别细,麦子的产量是多少?种一亩地的成本是多少、净收益又是多少?种地的年收入是多少?全家人的总收入能达到多少?”杨东进说。

  一听总书记问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事儿,杨东进说,自己一下子就不紧张了,一一做了回答。他说一亩地产量大约500斤,净收益二三百元,自己种着32亩地,加上夫妻俩打工等收入,一年下来家庭收入能有9万元。

  “我感觉总书记特别关心农业。”杨东进说,“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得加油干,多打粮、打好粮。我相信,今后我们的农业收入会越来越高,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黄骅旱碱麦,有着2000多年的种植史。这里地处渤海沿边,冬春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旱碱麦一般头一年10月份播种,来年6月份收获。

  为了克服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当地不断进行良种选育工作,40多年来先后育成“冀麦32”“捷麦19”“捷麦20”三个自主研发品种。

  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接受采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旱碱麦不同品种的特性,带他看了由旱碱麦面粉加工制作的面花、馒头等手工食品。总书记夸我们的面花有特色。”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说。

  沧州旱碱麦种植面积共100.2万亩,其中黄骅旱碱麦种植面积61.8万亩,2022年,沧州市旱碱麦总产量22.37万吨。旱碱麦品质好、麦香足、口感佳,基于此,当地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面花、面条等特色旱碱麦产品,在京津冀市场广受好评。

  “总书记肯定了我们旱碱麦的种植工作。接下来,我们要积极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结合区域特色,加大作物品种筛选、培育工作,提升耕地质量,增加配套技术,提升旱碱麦的产量和盐碱地的产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农业科技人员的贡献。”郭凯说。

  

  后仙庄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接受采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面积大约7600亩。目前以散户种植为主,有分散经营户709户、2600多人。

  “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视察,询问旱碱麦的品种、产量,以及农户的实际收入,让我们觉得特别接地气,一点都没有距离感。”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

  “总书记两次强调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可以看出粮食生产是总书记时时放在心上的大事。”刘玉锁说。

  总书记的话,让刘玉锁有了“主心骨”,对于今后的工作他的干劲更足了。他说,将带领全体村民进一步改造盐碱地,推广旱碱麦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带领大伙儿把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 代晴 崔上)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