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科技小院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技小院从曲周出发,已经遍布华北,辐射全国,走向非洲,许许多多的农业专家和农科学子,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把论文写在乡间地头。小院虽小,却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承载着新一代中国青年的远大抱负。
日前,“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揭牌仪式在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举行。来源:邯郸新闻网
倡导村民晚收玉米,村民九亩多地增产1600斤;开启机器氮肥“深施覆土”技术,不仅提升了肥料利用效率,还解决了劳动力难题;通过一个坑,让农民知道了深翻地对小麦扎根的重要性,一亩小麦地多打上百斤……这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的有益探索,而这背后则是小院师生“自找苦吃”的精气神。
回望白寨科技小院成立之初,一边是可以大显身手的广袤田野,一边是没做过家务、没扛过铁锨的现实问题,青年学子选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着技术和当地农民一起干,尽管是趟“苦”旅,但苦有所值,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吃苦”是一门学问。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农村留给年轻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如何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实现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就是科技小院给出的答案。
农业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河北,从“太行山道路”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河北农大的师生与农业生产端无缝对接,兴农富农的新场景越来越多。一个个创新创业故事也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回忆青春,亦是寄望未来。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正在燕赵大地系统谋划、深入推进,我们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也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呼唤着广大青年树立“自找苦吃”的想法,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人生能有几回搏?伟大新时代,呼唤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弄潮儿。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