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奋进的春天】河北:交易不见面 投标零门槛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3-02-22 15:29:11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公共资源交易是地方发展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我省各部门聚焦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末端落实,推行"交易不见面、投标零门槛",公平公正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上午九点,河北新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赫锋超打开电脑,准时查看开标情况。身在单位,赫锋超却能够透过屏幕实时观看开标进度,实时获取开标现场信息,整个开标时间仅用了十分钟。

  河北新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赫锋超:

  (以前)完成一次招标活动,我们至少跑四五趟,对我们的负担是相当重的,现在通过全程电子化以后,不用去现场了,最快的开标时间可能几分钟就结束了,一个项目上几千块钱的成本是省下来了。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云上开标提了效能、降了成本。在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这种开标形式得到全面应用,远程不见面开标率达到100%。

  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业务部 孙金帆:

  我们实现了从项目进场登记、投标文件提交、评标、中标结果公示等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办理。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安怡:

  电子招投标的全流程,离不开我手中的CA证书。在企业口中,CA证书相当于一把"锁",是企业参与招投标的"电子身份证","有锁走遍天下,无锁寸步难行"。但在过去,这个方便于招投标双方的信息化工具却有一点不方便,那就是各市的"锁"不互认。

  石家庄某信息化公司负责人 季向阳:

  这是我们公司原来办理的一些CA锁,原来在各个地市,都得要每个地市办一个,在参与招投标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就会拿错,导致我们开不了标。

  如何让降本减负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落地生根,有效解决市场主体用"锁"难的问题,省政务服务办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全国首批建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CA证书互认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一次接入,全省互认",让降成本的好政策不沦为"空头支票"。

  省政务服务办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处处长 白志明:

  目前呢已经接入了有河北CA、山西CA、联通CA、北京CA等6家公司,市场主体呢持有这六家公司任何一家公司的CA,就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参与所有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目前呢我们这一项政策惠及到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15.7万家。

  充分竞争,才能激活市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如何破除"玻璃门""弹簧门""隐形门",为各类市场主体铺路、赋能?

  今年,省政务服务办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年来"一号文件",严格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从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入手,联合省发改委等十一个部门印发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工作通知。翻看这一文件,记者发现,招标项目不得提出注册地址、所有制性质、市场占有率等8项隐形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腾位",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省政务服务办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处处长 白志明:

  我们将推动把清除招标投标领域隐性门槛列入2023年我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强化督导考核,确保落实落地。

  好政策取得好效果,关键要落实在每一次招投标的过程中。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审核团队,对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要求,逐一审核每一个招标文件,对采购需求中含有"隐形门槛"的内容严格把关,依法依规予以纠正,确保交易"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确保政策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市场主体。

  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处处长 吕占锋:

  对省本级集中采购项目,建立两级审核机制,严把采购文件质量关,严防将投标人的注册资本、资产总额、从业人员、利润、纳税额等规模条件,作为资格条件或评审因素,保障惠企政策精准落地。

  营造公平竞争、预期稳定的市场环境,省政务服务办持续聚焦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坚持末端发力、终端见效,深化交易平台互联共享,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全面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打造全省统一规范、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和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编辑:艾唯一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