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氢”·绿·交·“智”→河北多点发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2-12-25 13:26:57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日前,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首次研发生产出单体产氢量2000Nm3/h水电解制氢装备,为大规模“绿色氢能”制取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该装备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旗下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围绕我国氢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研制的重要装备。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由电解水制取氢气,具备全过程环保、零排放、转化灵活等特点,设备系统能耗达到甚至优于国标一级能效标准,可降低30%运营成本,广泛应用于氢化工、氢冶金、储能、交通等领域,对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河北积极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增强绿色能源供应能力,并通过建立全面放开的新能源市场交易机制,为京津冀输送更多绿色电能。

  眼下正值寒冬时节,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号营村村民乔海的家里却是暖意融融。乔海告诉记者,自从他家随全村一起改为电取暖,用上了“绿电”,就告别了几十年烧煤的取暖方式。乔海所说的“绿电”,指的是取暖所用的电能全部来自当地的风能和光伏发电。

  国网张北县供电公司经理 党委副书记 张新瑞:

  先后在省级示范的张号营村等16个村实施了户均容量为10个千瓦的“光伏+电供暖”零碳排放项目,既节能减排,又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使清洁能源得到充分消纳,国网冀北电力协同我省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了“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的“四方协作机制”,通过市场化交易,将清洁电能直接销售给用户。截至11月底,国网冀北电力的交易市场上,406个电力用户与190个新能源场站开展了新能源交易,成交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

  

  日前,全球首个用于癌症早筛的体内循环肿瘤细胞采集产品落户河北。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德路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从德国引进相关技术,实现了这款产品的国产化。这项技术的引进,对于提高我国癌症早期诊断水平以及癌症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

  德路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郭华格:

  传统血管肿瘤细胞采集技术,在临床上检出率也只有20%到30%左右,那么通过我们这项技术,我们的检出率能够提升到90%以上,通过优化之后对于临床的患者,支付费用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

  企业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引进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他们一方面依托我省的政策支持,实现原研技术的引进、转化、创新。与之同步,我省科技部门还在企业设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行全方位支持。以此为带动,持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

  借力东风好扬帆。目前,河北已经设立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6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省内已有的产业基础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制高点”。

  

  河北省找准经济建设的发力点,把“数据驱动、智能融合的数字河北”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之一,强化创新驱动与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

  在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款最新的液晶显示材料进行攻关。诚志永华研发生产的液晶显示材料、OLED显示材料属于支撑电子信息行业中新型显示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可用于手机、桌面显示器、元宇宙的AR、VR等多个领域,对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液晶材料研发项目负责人 徐凯:

  紧跟“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终端用液晶材料 OLED材料,并不断上下延伸、左右拓展,持续为国产材料贡献力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河北省制定出台《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倍增”计划,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10月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13.6%。

  文字来源:新华社、河北日报、《河北新闻联播》

  编辑:薛晓岩 苏红岩

  视觉:刘翠君

  编审:郭育卿

  监制:谷霄燕

编辑:王婷婷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