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归来·久别重逢的生态之美⑩|百泉复涌

2022-12-09 15:01:15  来源:冀云

  深秋时节,一个个水泡从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武家庄村村北的地下钻出来,汩汩喷涌,叮咚作响,汇聚成300亩波光粼粼的天然湖泊。

  “这个泉眼是狗头泉众多泉眼中的一个,本来已经干涸了很久。今年年初开始,泉眼出水量越来越大,多的时候冒出地面得有1尺高。”9月26日,望着时隔30多年再次复涌的古老泉眼,70岁的武家庄村村民宋升达又回忆起往昔。

  狗头泉汩汩喷涌,汇聚成300亩波光粼粼的天然湖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乔娅 摄 

  邢台曾号称“北方泉城”,古人称为“井方之地”(意为“有水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片水资源丰富的土地上,诸如狗头泉、野狐泉、达活泉、珍珠泉、喷玉泉、黑龙潭等有名有姓的名泉达上百个,没有名号的小泉眼多如牛毛,因此邢台又称“百泉”。

  那时,清泉汇聚成一条条河流,繁衍出富庶的鱼米之乡,养育着十里八乡的百姓,邢台东部就曾以出产优质大米和芦苇蜚声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别的区域缺衣少食时,我们靠着种植水稻年年丰收。那时随便在地里挖个坑就能见水,根本不愁浇地。”宋升达说,除此之外,村民家家户户都会编苇席,拿去换钱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然而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邢台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成为华北地下水大漏斗区,各泉坑相继断流。到1986年左右,狗头泉也彻底干涸,仅剩下一个深坑,坑底那小小一洼浊水,让人不由扼腕叹息。伴随着“百泉”断流,曾经靠水吃水的百姓没有了收入来源,越来越多人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为了重现百泉风貌,从2014年开始,邢台市采取强有力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和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打出一套“节引调、补蓄管”的组合拳,先后建成1232家节水型单位和小区,关停各类取水井29018眼,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20万亩。特别是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邢台后,七里河、白马河、李阳河、泜河、午河等大中小河流水源得到了充分涵养,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邢台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与节约用水科科长孙自魁到百泉湖查看水位上涨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贺宏伟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8月,邢台市水务局陆续收到了狗头泉、黑龙潭等泉眼复涌的报告。该局水政水资源与节约用水科科长孙自魁听到消息后非常激动,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几个泉边放了测量水位的仪器。“过几天再去查看,水位上涨,测量仪器都被淹没啦。”

  百泉复涌,带给邢台人民的不仅是“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胜景,也激活了人们对这座泉城的记忆。“如今,狗头泉一带出现了白鹭、苍鹭、水鸭子等很多野生鸟类,我们小时候的记忆回来啦!”说起如今的新变化,市民王瑞辉喜笑颜开。

  随着邢台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狗头泉一带出现了白鹭等野生鸟类。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乔娅 摄

  眼下,武家庄村正借着泉水复涌的东风开展招商引资,推动狗头泉公园建设。宋升达说,大伙期待家门口的好生态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生活更舒心、更便利。

  一泓泓澄澈的泉水,是生态之变的无声证明。百泉复涌已经成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在孙自魁看来,“水是一座城市的灵气,有了水,我们邢台就更有生机、更有活力!”

编辑:魏琪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