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疫情要防住 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微风扇里麦飘香,河北丰收在望

2022-05-30 21:33:04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小麦青青大麦黄  

微风扇里麦飘香

河北省小麦长势喜人

夏粮丰收在望

  作为京畿要地、农业大省的河北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以来,河北省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与秋汛对小麦生产带来的影响,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粮食生产。

  当前,河北小麦开镰在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奋战“三夏”,测产、管护、备割、培训……为丰产增收扫除障碍,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种良种

亩产823.28公斤!

  风吹麦浪,丰收在望,河北省⾟集市马兰农场培育的“马兰系列”小麦一派生机。眼下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期,河北省种子总站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检测组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的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马兰1号”高产攻关田和展示田进行测产,亩产分别为823.28公斤和820.9公斤,均创历史最新最高。

  粮食增产,育种为先。此次"马兰1号"小麦测产数据喜人,对于小麦后期管理,提高小麦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养农田

打造小麦高产示范田

  石家庄正定县塔元庄村以农业示范田建设为抓手,探索小麦高产新途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保灌浆

“一喷三防”降低干热风影响

  当前,我省冬小麦正值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干热风会使小麦植株体内水分失调,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灌浆过程受阻,轻者导致小麦减产,严重的可使植株青枯早死。专家提示,土壤墒情较差的麦田,要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

  

  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技人员,积极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户讲授小麦“一喷三防”工作要点,有效保障夏粮稳产增收。

  

备收割

200万台智能农机蓄势待发

  "三夏"期间,河北省大力推广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等服务模式,推广"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洒覆盖还田--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配套技术"一条龙"作业,实现机收与播种"无缝对接"。预计全省将组织和调度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夏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20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作业。

  

做保障

跨区机收一路畅通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协调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及早明确工作措施,并下发传达至各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等必经点,确保农机手返乡机收、农机跨区转移、农机下田、农机及零配件调运顺畅。做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发放工作,落实免费通行政策。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防疫检查点,设立小麦机收绿色通道,力争最优先查验、最优先放行,实行农机手和承运司机等相关人员核酸抗原检测“即采即走即追”。

  

提技能

提升农机手操作水平

  机收减损是确保颗粒归仓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河北继续组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努力做到宣传活动对各类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全覆盖、大比武活动对所有冬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域全覆盖。

  为提高机收作业率、提升机手农机操作技术水平,实现夏粮颗粒归仓,5月26日,石家庄市在鹿泉区举行2022年三夏农机作业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图为演练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摄

  此次演练,针对小麦机收时节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事故易发的规律,模拟联合收割机在小麦田间作业时,未查看周围环境将一人撞倒致伤的农机事故,从事故接报、预案启动、现场处置,到事故调查、事故救援、事故现场清理等程序依次进行,各环节参演人员反应快速、处置有序。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农机监理部门应对突发农机事故的处置能力,提升了各部门间相互协作、快速联动及时应对、科学处置的水平,为演练队员积累了实战经验。

  据省农业农村厅消息,2022年全省夏收强筋小麦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总产量预计超200万吨,产业集群产值达55亿元以上。今年我省共培育强筋小麦原粮区域公用品牌3个、企业和产品品牌2个,生产基地保优技术覆盖率、订单生产率均达85%以上。2022年秋播将新增强筋小麦面积50万亩,全省强筋小麦总面积将达到550万亩以上。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编辑:韩维 宋海鸥

  视觉:刘翠君

  编审:郭育卿

  监制:谷霄燕

  综合自河北公共频道、河北卫视、河北日报客户端、冀云客户端、成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田利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