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育种实验室,邢台市襄都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赵静(左)查看甘蓝苗的生长情况。
4月13日,在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育种实验室,技术员切割选取甘蓝苗。
4月13日,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技术员展示正在培育的甘蓝苗。
4月13日,在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育种实验室,技术员赵立叶进行甘蓝种子发芽率实验。
4月13日,邢台市襄都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试验田查看甘蓝新品种的长势。
4月13日,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工人在试验田里为甘蓝人工授粉。
4月13日,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工人在整理甘蓝种质资源库的甘蓝种子。
4月13日,邢台市襄都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试验田查看甘蓝新品种的长势(无人机照片)。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甘蓝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邢台市就开始尝试甘蓝的育种和制种。多年来,邢台市鼓励甘蓝育种企业持续进行科技创新,积极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采用系统选育、自交不亲和系、胞质雄性不育系等育种方法,培育出3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蓝品种。
其中,龙头企业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培育的甘蓝新品种“邢甘23”和“伯爵”等多次获奖。这家企业的甘蓝种子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还出口到意大利、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为了保护种源、培育新品种,企业在育种中不断收集、整理、分类储存各类型的甘蓝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已收集国内外1100多个甘蓝种质资源。
4月13日,邢台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探访甘蓝“中国芯”的“制造”过程。育种实验室内,技术员在制作甘蓝组织培养苗;育种大棚里,甘蓝花开,工人一朵一朵打开花苞授粉;实验田里,襄都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查看甘蓝新品种的长势……
记者:陈雷 田晓丽
编辑:张鑫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