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一批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在今天(3月30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出台相关法律,促进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2021年10—12月,生态环境部抽调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执法骨干和行业专家赴22个省份47个城市组织开展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初步查实了一批典型、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 刘友宾:从公开曝光的典型问题案例来看,部分碳市场技术服务机构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部分咨询、检测机构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利用弄虚作假手段帮助企业篡改碳排放数据,严重干扰碳市场正常秩序。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体系缺失,项目管理混乱,工作合规性、数据真实性难以保障。三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部分核查机构为降低成本将核查业务层层转包,存在“代签”“挂名”现象。还有部分核查机构仅查阅企业提供的现成数据和资料,未认真核实数据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司法部积极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技术服务机构的责任和监督管理要求,并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