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致敬幕后英雄 | 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志愿者:24小时和病毒赛跑

2022-03-28 10:42:33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近日,上海每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单人单管190万份以上,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核酸检测能力的支持。这两天,经过相关部门的允许,记者来到一家核酸检测机构,记录下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人员是如何与病毒近距离“赛跑”的。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泠雪:SIMM是我们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缩写,下面是我的名字——陶泠雪。大家都互相之间认不出来,只能在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

  陶泠雪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3月份,随着上海核酸检测量的激增,所里号召专业人员报名参加核酸检测工作,陶泠雪和100多名同事报名参加,分散在各个检测实验室。

  陶泠雪所在的实验室共有6名志愿者,他们要负责样品处理、核酸抽提等五道工序,一个上午检测了2000多个样本。按照“十混一”混采方法,2000个样本即为2万人的核酸结果。在记者采访时,实验室里正好检测出阳性样本。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泠雪:刚才我们测到阳性样本。现在要提交复检,阳性样本要尽快送到检测间,希望我们尽快地把这个阳性样本确定下来。

  核酸检测工作是在和时间赛跑,可对于陶泠雪他们来说,最容易忘记的就是时间。现在已经是中午了,在没有窗户的实验室中,他们又错过了饭点。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泠雪:我们现在刚刚检测完上午的样本,把下午需要的检测试剂进行分拣。

  记者:饿吗?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泠雪:跟你说话觉得有点饿了,刚才不觉得。

  下午1时,志愿者们才走出实验室。五个小时下来,有些腰酸背痛,口罩也在脸颊上留下一道勒痕。饭后,等待他们的仍是满满的样本。陶泠雪告诉我们,这家检测机构有150多名检测工作人员,其中有不少像她这样的志愿者,大家分两班轮换检测,每个班12个小时,最辛苦就是上夜班的志愿者。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泠雪:夜班的老师,他们可能在白天还有自己的工作,我们过来接班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真的很不容易。

  据了解,本轮疫情暴发后,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760多名志愿者先后驰援检测一线,和病毒比速度、抢时间。

  检测机构负责人 楼敬伟:有研究生的导师,也有大量的博士后,在这个时候统一到这里先做这些低端的、重复的PCR检测工作,很感动,也很意外。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泠雪:虽然说可能停不下来或者怎么样,但是又觉得自己为这次抗疫尽了份力,就觉得特别有动力,我们大家都会努力加油的。

编辑:张寒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