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群众在打理圣女果。 李冰冰 摄
中新网邢台3月26日电 (张鹏翔 李冰冰)“大棚里按上了智能小喇叭,和手机捆绑在一起,随时随地就能查看里面的温湿度,一旦有了异常,手机还能报警。”25日,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滏阳农业示范园区大棚里,王建波指着棚内吊挂的罩灯式“小喇叭”说。
走进平乡县滏阳农业示范园,大棚里的圣女果长势正旺,一根根藤蔓顺着吊绳攀爬而上,一朵朵娇嫩的黄花在枝蔓间绽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技术人员在安装调试“小喇叭”。 李冰冰 摄
“小喇叭”学名叫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温湿度全天候自动化精准监测,能够有效降低人工管理费用。”平乡县联通公司工作人员张立国介绍说。
“以前用温度计测温,不仅进进出出大棚查看不方便,测的还不太精准。”王建波说,用上智能小喇叭节约了人工成本,也让大棚种植变得更科学、更便捷、更高效。
今年41岁的王建波,大学读的是农业经济专业。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后,王建波决定跳出传统种植老路子,实行科技化种植新模式。
2019年,王建波流转土地500多亩,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大棚里除了安装小喇叭,还有全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机、智能送风设备等,科技元素越来越多,日常管理越来越简单。”王建波说。
“圣女果是高附加值品种,亩产大约1万多斤,收入预计超过4万元。”如今,王建波通过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棚种植科技户。
和王建波一样,平乡县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增收致富。平乡县后田庄村民张朝恩从山东考察回来后,建起了两栋总面积2500平方米的多肉植物大棚,大棚内安装上了自动化温控、喷灌、风光等设备,多肉植物产销量稳步提升。
平乡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赵辉表示,近年来,平乡县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增收致富。仅小喇叭一项,平乡县目前已经安装300多个,覆盖设施农作物种植面积800余亩。
管理员通过手机查看大棚温湿度。 李冰冰 摄
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在这些“新农民”的带领下,平乡县掀起了建大棚种果蔬的热潮,千余名群众从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涌现出了100多名特色种植“土专家”“田秀才”。
“乡村要振兴,科技赋能是重头戏,要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我们将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积极培育新农民,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赵辉说。(完)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