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印发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
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河北日报讯(记者贾楠)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空地一体、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
协同控制,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健全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优化降尘、酸雨、硫酸盐速率等监测点位;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开展非甲烷总烃实时监测;加快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监测,逐步实现多污染物协同监测和污染源专项监测双轮驱动。在现有7天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基础上,谋划开展未来10至15天中长期趋势预测和30至45天月尺度的长期趋势分析,提升环境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以唐山市为试点城市,组建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提供支撑。
三水统筹,增强水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优化地表水监测网络,持续推进全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大对重点水域、重要水体的建站力度,提升考核断面和重点水域的水质自动监控能力,扩大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覆盖范围,完善水环境监测方式。构建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自动监测技术体系,推动水质污染溯源监测。加强藻类水华监测,在白洋淀淀区实现水华自动监测。进一步完善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湿地水生生物监测网络,开展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
治防并重,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各市以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为重点,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至少完成一轮监测。以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为重点,加强对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主要补给径流区、化工石化类工业聚集区周边、矿山地质影响区、农业污灌区等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域的监测。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扩大农村监测的村庄数量,每个县区至少监测一个村庄,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县区全覆盖。
陆海统筹,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完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海洋生态监测。加强河口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加强海洋保护地、海水增养殖区等典型生态敏感海域生态状况监测。
改革创新,推进监测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现有基础上,河北省将进一步完善1(省中心)+11(驻市中心)+14(市监控中心)+县级站监测体系建设,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联动、互为补充,服务管理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