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拾”来千吨小麦

2022-03-17 15:06:02  来源:光明网 - 光明日报

    【春耕时节,我们在行动⑤】

  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站在汾河河坝上放眼望去,一株株绿油油的麦苗正舒展着沉睡了一冬的懒腰。它们像风雪中走来的使者,点缀着春天。

  “你看那一片麦苗,郁郁葱葱的,叶片更绿一些,一定是极晚播小麦。”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曹建明手指着麦田,感慨地说,“这都是‘拾’来的庄稼啊!”

  庄稼怎么是“拾”来的呢?

  2021年9月下旬开始,运城连续多日大范围强降水,10月上旬汾河河津段发生严重洪涝,汾河两岸农田一片汪洋。

  “那时地里积水已经超过60厘米。”当时,曹建明放心不下地里即将收割的玉米,一路飞奔到地里。“积水这么深,排水要排到什么时候?玉米收不了,小麦就种不了。”曹建明心里一紧,但随即又松口气,心里默默盘算着“藏粮于技”的技术估计要派上用场了。

  曹建明想的“技”是极晚播小麦冬季全膜覆盖技术,早在前几年就进行过小面积试验示范,已成为一项成熟技术,主要是利用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延长小麦在冬前和早春的生长时间,使极晚播小麦在冬季完成萌发、出苗甚至分蘖等。

  极晚播小麦是指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这一阶段播种的小麦。通常这一阶段不能再播种小麦,尤其是进入12月上旬,土壤已接近封冻,极低的气温已不足以让小麦种子萌发。

  正如曹建明所料,虽然各村都在全力组织排水,但是直到11月下旬,河津市仍有2万余亩小麦迟迟没能播种。

  “这个时候还能不能播种?就算播种了,产量如何?”农民们对此心存疑虑,不少人打消了种麦子的念头。

  “种子免费,地膜免费,整地旋耕免费,播种作业费用全免。”河津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抽调包括曹建明在内的2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补贴政策、讲授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民尝试极晚播小麦冬季全膜覆盖技术。

  “你没见去年我们地里有多热闹。”曹建明说,从11月下旬开始铺地膜,大家3人一组,一人在正前方拿着一卷地膜往前推,地膜左右两边两人拿着铁锹压土。有的家庭人手不够,全村就发动起来,一起帮忙。到了12月18日,全市各村地膜全部铺盖完成。“地膜盖上后,各村要派专人进行巡回管控,防大风揭膜。”曹建明打开手机微信,有乡镇农民技术人员、种植户等组成的微信群。

  地膜什么时候揭最合适?过迟,会烧苗,还会造成小麦营养生长过旺,揭膜后出现“冻害”;过早,不能充分发挥地膜增温保墒作用,小麦在早春生长的时间相应缩短,达不到理想的增产效果。

  为了取得最科学的数据,曹建明和同事在黄村、西梁各设立了一个观测点,对地温、墒情及苗情动态进行监测,为不同生长阶段的极晚播小麦提供理论依据。看着透明的地膜下,一株株麦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曹建明心里踏实多了:“这一季小麦算是抓住了!”

  今年2月10日开始,随着气温回升,河津市迎来多日的晴朗、无风天气,河津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农民对地膜小麦进行揭膜及揭膜后的管理。揭开地膜的一株株麦苗,已经显出青翠的身姿。

  “今年我们尝试了极晚播小麦冬季全膜覆盖技术,按照目前的长势,一亩地保守估计能增产100公斤,一万亩地就是100万公斤。这千吨粮食可不就是‘拾’回来的吗?”曹建明笑言。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7日 01版)

编辑:魏琪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