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伟大变革|小病不出村 乡里有“名医”

2022-03-16 11:04:04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69岁的刘玉琴患有糖尿病,以前看病要由家人陪着去80多公里外的县医院,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两天,如今她走十几分钟到村卫生室就能接受“本土名医”的治疗。

  2019年起,在刘玉琴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一批“本土名医”充实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民们的小病、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

  刘玉琴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而全身浮肿,每天上午都要到突泉县宝石镇宝龙村卫生室进行针灸治疗。“扎针一个小时,不耽误中午回家干农活、做家务,比去县里医院省事多了。”刘玉琴说。同在宝龙村卫生室进行治疗的,除了宝龙村的几名村民,还有邻村慕名而来的患者。村卫生室的李朝辉医生是突泉县培养的首批“本土名医”,因针灸技术过硬深得村民信赖。

  “县里实施‘本土名医’计划后,两次送我外出进修,大大提升了我的诊疗技术,针灸治疗能更好地发挥效果了。”李朝辉说,以前村卫生室一天只有三五个人来看病,现在等待针灸的患者从早排到晚,自己忙不过来又雇了三名医护人员。

  突泉县宝石镇宝龙村卫生室村医李朝辉(右)为村民进行拔罐治疗。新华社记者 魏婧宇 摄

  村医是村民健康的“守门人”,突泉县对村医队伍进行能力提升,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五类地方常见病培养“本土名医”,解决村民日常就医需求。

  李朝辉说:“如今村卫生室都按照门诊化管理,还有专家门诊对村卫生室进行监督和指导,看病、购药都更加规范了。”

  宝石镇宝胜村村民李淑芝在村卫生室购买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10公里外的镇卫生院收费员在医保报销系统中为她结算出药费,将结算单拍照发给村医,李淑芝当即在村卫生室扫码付款,直接走医保报销。

  突泉县宝石镇卫生院的医生在为村民检查身体。(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村卫生室门诊化建设是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突泉县医疗集团总医院党委副书记、宝石镇卫生院院长宋清君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后,乡镇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是之前的三倍多,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又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形成县域医共体,实现县乡转诊无缝对接。

  记者了解,不仅宋清君等县级医疗机构的业务副院长来到突泉县11家乡镇卫生院担任执行院长,还有专科医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实现专家下沉全覆盖。

  在突泉县水泉镇卫生院,韩英(右二)和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会诊。新华社记者 魏婧宇 摄

  突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韩英到水泉镇卫生院驻点的第一年,这个多年未收患者的卫生院开始收治患者,还邀请专科医生在卫生院完成了28例手术。韩英说:“卫生院的硬件设施都完备,只是诊疗能力有待提升。我们对医护人员进行手把手培训,并定期邀请专科医生出诊,一些在卫生院能完成的小手术就不用再去县医院了。”

  韩英刚到水泉镇下乡义诊时,村民们总是忐忑地问:“卫生院能治好病吗?”“那时村民们普遍不信任乡镇卫生院,如今村民们有了小病会先到卫生院去瞧瞧。”韩英说,“我们要继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真正做到让村民‘小病不出村’。”

  记者:魏婧宇

编辑:张寒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