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网”通阡陌 “数”治联农

2022-03-15 17:08:20  来源:光明网 - 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作者:刘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作为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治理的重点是突出实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它们不仅在政策上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又相互补充的体系,也在方式方法上丰富了乡村治理的工具箱。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战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推进过程中有三个难点,即“管理部门多、队伍能力欠缺、群众动员难”。“网”通阡陌,“数”治联农,搭建乡村互联网平台,创新“数”治工具,是回应上述问题的实践方法,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在具体方法上,“数字化赋能”“积分制”“清单制”等各类治理举措可成为让乡村治理显实效的有效抓手。

  “数字化赋能”,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协调多主体合作,打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多个内容的技术能力,帮助村级组织实现“一网通办”,降低村级组织的工作负荷;“积分制”指的是,将乡村治理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民主形成评价办法,对农民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积分,并根据积分结果给予相应激励。这些,在今天的乡村治理实践中都有非常好的经验和案例。

  “数字化赋能”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关系的明确定位。相对于“走街串巷”“喊喇叭”,互联网平台能够更为高效便捷地畅通党群关系,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捷渠道。比如,浙江许村镇李家村借助“民情二维码”,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了村民企业“一户一码”的制度,基本实现了所有日常审批管理工作“码”上转、事项“码”上办,带动了作风“码”上变。村庄便民服务能力和质量大大提升,党员联系群众也有了新渠道。

  “部门管、干部干、百姓看”一直是制约乡村治理出实效的瓶颈,也是基层干部“忙得脚不沾地,身不沾家”的重要原因。只有群众自发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环境提升与产业发展中来,乡村振兴才可持续。“积分制”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抓手。比如,在湖南的油溪桥村,村两委借助一套积分制管理制度,为家家户户建了户主文明档案袋。为村集体出工出力、在村里积极做好人好事、维护环境卫生、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都可以加分。若违反村规民约,则需要按照章程扣分。积分制让油溪桥村逐步变为环境宜人的文明示范村。

  如何因地制宜地学习借助各类治理工具是让乡村治理显实效的关键。乡村社会是一个礼俗社会,村民之间的交往有礼尚往来、长幼尊卑、先来后到的默会秩序。乡村社会与村级组织不是一个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组织,而是一个生产生活的共同体。乡村治理重在突出实效,以“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为目的,不宜过度治理。因而,各类治理举措应与乡村社会的传统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灵活搭配。许多地方有一贯的议事说事传统,就可以融入现有的治理体系中,设立村级自治事项清单,交给村民自主决策。例如,在四川很多村和社区十分常见的“坝坝会”,就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民主讨论形式,社区街道环境、物业管理、文娱活动都在“坝坝会”上交给村民自主决策。总之,在推动乡村治理显实效的过程中,要注意多措并举,减轻村级组织的工作负担,建立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5日 10版)

编辑:魏琪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