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科技管护促苗壮

2022-03-15 11:57:2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眼下,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绿油油的麦田生机勃勃。

  “庄稼人要像爱孩子一样管护好麦田。”当地种植大户、豫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雷一人看护4台卷盘式浇灌机,为小麦浇水。

  “以前浇地,那真是劈头盖脸一身水,裤管湿透两脚泥。现在种地用上了高科技,省了很多功夫呢!”王雷告诉记者,把浇灌设备调试好后,卷盘会一边回收水管一边喷水,待预设的闹钟响起后,再花个十来分钟调试一次就行。

  “以前,浇返青水得用十天半个月。现在,两三天就可以结束了。”王雷说。

  除了浇返青水,麦田除草、防红蜘蛛等虫害也刻不容缓。植保技术员张景龙正在组织工人喷洒农药。“轮式植保机臂展10米,一个机器喷药顶15个人工。我们现在主要是打除草剂,针对的就是田里的一些恶性杂草。”张景龙告诉记者,除了杂草,冬后复苏的红蜘蛛等虫害也要防患于未然。

  “粮食要高产,选种是关键。”王雷说,去年,他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承包了1700多亩土地,夏粮亩产达1400多斤,“我今年选用的还是周麦36,这个品种抗寒、抗冻,分蘖能力强,并且高产”。

  郸城县地处豫东平原,耕地总面积163万亩。近年来,该县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创建周口国家农高区为契机,建设高标准农田132万亩,连年粮食总产量24亿斤左右。

  2021年秋收后,郸城县种植小麦140万亩,由于受雨涝影响,小麦播种时间偏晚,播期拉长,加上冬前干旱等不利因素,截至今年2月底,郸城县小麦一二类麦田占比70%左右,比常年略低。以管补晚、以管补弱,夺取今年夏粮丰收,是农业大县的最大课题。连日来,该县针对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害发生等特点,组织全县100多名农技专家、200多个种植大户分赴19个乡镇,通过示范带动和现场培训会等形式,向农民群众讲解科学田管知识,保一类麦苗健壮生长、促二三类苗转化升级,抗旱防虫、控旺转壮,搭好丰产架子,奠定夏粮丰收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编辑:张寒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