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华全媒+丨“无声气氛组”温暖赛场

2022-03-13 09:24: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表演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准备开始当天正式演出前的彩排(3月8日摄)。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赛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活跃着一个最“安静”却最能点燃赛场观赛情绪的“气氛组”。组里的12名青少年是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20岁。

  他们身处“无声”世界,却用极富韵律的啦啦操温暖整个赛场。

  赛前20分钟,观众落座后。音乐响起,随着老师施文帅、张丽颖的指挥,这12名学生立即进入表演状态。舞姿飞扬,青春活泼的情绪也迅速感染赛场,营造出动感欢乐的观赛氛围,为运动员比赛助威。

  如何让学生“听到”伴奏是演出团队面对的首要难题。老师们先对乐曲旋律进行分解,再用手语传递给学生,并反复排练。“仅《一起向未来》一首曲子,我们练习近两个月。”老师施文帅深知背后的不易。

  自去年12月底组队,练习一直没间断。寒假期间,只好改为线上视频教学。最终,团队通过磨合排练解决了节奏、身体姿态、演出表情等诸多难题,达到相对流畅自如的表演状态。

  今年2月底,“无声气氛组”进驻场馆,正式上岗。截至目前,平均每天表演两场。表演时,学生们的笑容被口罩遮挡,他们只能通过眼神、身体语言和观众互动;观众或是随着节拍起舞,或是摇动手中的旗帜,或是拿手机录下学生们的表演。

  带队老师施文帅动情地说:“孩子们渴望交到更多的朋友,融入外面的世界。”有学生写到,“我很珍惜这次演出机会,参与残奥会为大家带来欢乐,这能体现我们的价值。”

  每当全部表演结束,学生们走在回去路上,常常你追我赶。在不远处的“雪如意”的映衬下,这些年轻的身影充满了青春活力。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学生们为观众跳啦啦操(3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参与表演的学生杨皓天在赛前彩排(3月11日摄)。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参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表演的学生们在老师张丽颖的带领下练习啦啦操(2月27日摄)。

  新华社发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赛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参与表演的学生苏雅力图退场时和观众打招呼(3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自由技术(视障)决赛前,学生们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表演(3月8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参与演出的学生在候场休息时观看表演视频(3月8日摄)。

  新华社发(王欢 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学生们为观众跳啦啦操(3月8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参与表演的老师、学生与雪容融合影(3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前,参与表演的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老师和志愿者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合影(3月2日摄)。

  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施文帅(前右)带着学生进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准备开始彩排(3月8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学生们表演结束后退场(3月11日摄)。

  参与表演的学生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彩排(3月8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参与演出的学生在登场表演前化妆(3月8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两名学生在彩排休息时交流(3月11日摄)。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前,结束当天的彩排后,参与表演的学生离开国家冬季两项中心(3月3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德国队工作人员和参与表演的学生们致意互动(3月8日摄)。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参与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表演的学生们在练习形体(2月24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参与表演的学生在赛前彩排(3月11日摄)。

  赛前,参与表演的学生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彩排,一名国外媒体工作者被吸引驻足,拿出手机拍摄(3月8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学生们在手语老师张丽颖的指挥下为观众跳啦啦操(3月8日摄)。

  学生们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为观众跳啦啦操(3月11日摄)。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学生们在手语老师张丽颖的指挥下为观众跳啦啦操(3月8日摄)。

  赛前,参与表演的学生和张丽颖老师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彩排(3月11日摄)。

  赛前,参与表演的学生张丹(前左)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彩排(3月11日摄)。

编辑:王婷婷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