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地评线】东湖评论:做好人才文章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2-26 16:59:49  来源:荆楚网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乡村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纬度和关键一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建设,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当下,乡村建设发展的劳动力大量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只有做好“人才”文章,才能打好乡村振兴的硬仗。

  念好“招才经”,让人才“愿意来”。推动人才建设,必须要拓宽渠道、广开门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改变大众对乡村人才结构的“固有印象”,为人才队伍注入“源头活水”。一方面要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在用地审批、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多措并举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引进,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开绿色通道,带动更多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广大的乡村掀起创业兴业的热潮,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栽好“梧桐树”,让人才“留得住”。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为人才提供更有温度的沃土,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让“凤凰”不仅愿意来,来了还不想走。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乡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上的基础短板,强化人才保障的硬支撑。出台人才住房、医疗、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及时了解人才急难愁盼,为乡村人才提供全方位、更加周到的服务,让人才吃下定心丸,营造尊才爱才、真心留才的软环境。只有在硬支撑和软环境上共同发力,才能让愿意来到乡村、建设乡村的人留的安心,让返乡就业创业、回报家乡的人更有信心。

  搭好“登云梯”,让人才“干得好”。人才队伍既要会“招”,也要善“育”,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培养、使用、流动等制度体系,搭建好锻炼平台,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为人才的后续发展提供更加持久的帮助。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大多身怀一技之长,要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畅通“能人”选拔渠道,鼓励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建设乡村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培育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最大化发挥人才效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随的壮丽景观。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坚持把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全方位做好“人才”文章,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身手,助力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邹隽若(武汉江夏区)

编辑:王婷婷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