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刘希尧 张晓荣)2月20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闭幕。这场盛会是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的舞台,也是中外文明互鉴、架起友谊之桥的舞台,更是彰显中国实力,书写中国答卷的舞台。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赛场内外持续得到外媒大力报道。
《洛杉矶时报》刊文称,中国努力在冬奥会上向全球观众展示其技术创新。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能咖啡机器、“独臂”机器人调酒师、送餐机器人受到了全球关注,在电视节目与社交媒体上引起一阵赞叹。
对此,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杜克雷表示,这些 “最高的高科技”技术背后,是中国想要在冬奥会传达他们不是所谓的世界工厂,也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业超级大国,而是想成为创新中心。
杜克雷认为,通过这一系列展示,中国正在通过科技证明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努力为海外留下良好的印象。
中时新闻网则写道,此次冬奥会张家口实现零排放绿色奥运里程碑。“火苗虽然变小了,但它首次采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减少了碳排放,向世界展示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Delta CleanTech 的执行主席莱昂内尔·坎贝茨表示,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碳中和冬奥会,它有可能改变今天的世界,为碳中和目标铺平道路。“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供电,这一点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冬奥会是一场全球性的表演,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北京。中国政府做出的这些努力向世界彰显了其对减排的重视。此外,这也让中国人民相信,中国将继续坚持碳减排道路。”
莱昂内尔·坎贝茨说,未来的冬奥会不仅将被迫效仿,而且其他重大赛事和组织也可以从本次赛事中学习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后勤规划来减少碳足迹。
《华盛顿邮报》聚焦北京冬奥会上的温暖:“这次北京冬奥会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温暖却无处不在。”文中写道,在情人节这天,闭环里的志愿者给大家送去了巧克力和便利条。一颗糖打破了闭环里的恐惧,人心的善良也打破了紧张。疫情期间虽然是最严格的闭环管理,但给每个人都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