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客户端报道 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来唯一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举办的冬奥会。作为冬奥会的重要保障内容之一,我省气象服务团队严密监视天气动向,精准把脉阴晴雨雪,全力为冬奥赛事保驾护航。
复杂山地的气象预报是国际公认难题,隔着一道山脊,气象环境就可能有很大区别。张家口赛区复杂的地形条件,直接造成了赛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复杂多变,通常来说,大风、低温、低能见度、沙尘、融雪等气象风险都可能对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
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气象预报员 李彤彤:气温比较高的话,雪道上的雪质会变得非常松软,摩擦力增加。气温过低,雪质就会变得非常硬,选手的身体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为做好冬奥气象保障工作,我省气象服务团队连续5年开展了冬季野外观测试验、各种预报方法的研发以及冬季驻训工作,并在崇礼赛事核心区建设了44套自动气象站、3部微波辐射计、5部激光测风雷达,构建起"三维、秒级、实时"的全要素立体观测网络。
河北省气象台副台长 张家口赛区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 王宗敏:我们在这个赛道上总共建了六套三维超声风,每一秒钟观测一个数据,每五秒钟把前五秒钟的数据回传回来,实时监测我们赛场风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赛事需求,我省冬奥气象保障服务实行"一场一策"、"一项一策"。团队成员基于赛场稠密的监测资料,以及多种降尺度分析技术建立了崇礼精细化气象要素实时分析预报系统,实现了"分钟级、百米级"的预报精度,让"天有可测风云"成为现实。
河北省气象台副台长 张家口赛区气象服务团队负责人 王宗敏:我们的人员队伍,我们的机制流程,还有我们的设备、技术方法得到了检验,也经受了考验。
从零起步到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的预报精度,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与融合预报系统、大气涡流尺度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一系列关键技术方法,最终构建了冬奥气象"百米级"预报技术体系,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冬奥会后,这些气象保障技术将会在服务国家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升冰雪产业的配套服务能力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