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台,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雪花台”。据了解,位于国家体育场、延庆和张家口的三个场外火炬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结束后,将成为永久性雕塑。“雪花台”在设计之初为什么选择了银丝带环绕雪花这样的造型,设计中又有哪些创新呢?
为了让市民能近距离观赏奥运火炬,北京奥组委分别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延庆八达岭国际会展中心和张家口太子城冬奥小镇设置了三个场外火炬台,而为了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清华大学设计团队在设计火炬台的造型上也是费了很大的心思。
由于场外火炬台的设计条件是做成永久保留的城市雕塑,设计团队为了加强场外火炬台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银丝带”环绕的艺术造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 陈洛奇:丝带的本身如果细看的话,它不是等宽的。它的面宽是我们通过参数化的推演,是根据受力情况,通过人视觉的一种力的感知,其实它是有变化的。
另外,为了展现“银丝带”与“雪花”相向翩翩起舞的观赏性,火炬台还增设了不锈钢镜面的底座转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马赛:主火炬是雪花的形象,我们说冰雪,雪的元素有了,冰的元素怎么体现?我们底下平面用的这种镜面不锈钢方式,其实反映的就是相当于冰的元素,雪花有点像冰上芭蕾,它在冰面上有旋转跳舞的感觉。
经过设计团队的多轮设计,此次以动态雕塑的方式设计火炬台,不仅增添了雪花的轻盈与灵动感,而且随着火炬台的旋转,光洁的表面将四周的环境以及观赏者都映入其中,成为火炬动态雕塑的一部分,突出了全世界“更团结”“一起向未来”的奥运主题。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