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云南大理保护传统古村落成效显著

2022-01-13 14:43:59  来源:光明网 -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

  近日,记者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了解到,大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组织编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严格履行规划审批程序,逐步建立形成“一个保护发展规划、一块保护牌子、一个管理技术导则、一个管理办法、一个村规民约”的“五个一”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体系,成功申报为云南省唯一、10个全国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市)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东莲花村  光明日报记者 任维东摄/光明图片

  地处云南中西部的大理拥有众多传统古村落,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1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一带三道十八廊”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环洱海生态廊道、环苍山国家步道、千年茶马古道和沿苍山十八溪生态绿廊),编制了《大理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带总体规划》,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纳入《打造名副其实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和《五年行动方案》中,大力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建设。

  大理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范围包括大理市、宾川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巍山县、南涧县7个县市,呈现“两带四区”的空间格局,以1.5亿元中央补助资金为种子基金,以“以奖代补”为激励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通过茶马古道保护建设、特色小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美丽县城建设、乡村振兴推进、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发展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有机结合,已撬动社会资本9亿元左右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吸引整合其他财政资金10亿元以上,预计将撬动总投资超21亿元。目前,7个县市、67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开工率超80%以上,项目进展较为顺利。

  大理传统古村落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大理州已累计投入3.7亿元以上,对已经确定、挂牌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50%以上的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修缮,完成重要传统村落内历史建筑的确定公布、数据录入和挂牌保护工作。比如,大理市凤阳邑村、巍山县东莲花村、剑川古城等传统村落通过开展传统建筑保护利用,较好重现了传统村落原有的古朴风貌,体现了大理特色。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为主线,大理全力整合多部门项目和资金,推动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传统村落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项目的倾斜支持。部分传统村落已实现村民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带动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以大理古生村为例,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扶持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带动药材、蔬果种植、钢门窗加工等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全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大理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人,开办民族文化传习班、讲习所,组建白族扎染协会、洞经音乐和唢呐表演队,举办大本曲弹唱、扎染技能、白族“三道茶”表演培训班等,倡导“双语”教学,推进民族语言、民族歌舞进校园。

  大理坚定不移打“文化旅游牌”,努力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竞争力,在巩固提升中持续开展历史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重视乡愁记忆的打造。以剑川县沙溪镇传统村落群为例,沙溪镇结合特色小镇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和国家5A景区创建等工作,以寺登村为核心,联动沙溪坝子各个传统村落和其他村落,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和运营管理3大类35个项目,努力将优势产业旅游产业培植成支柱产业,目前沙溪古镇已进入国家5A景区创建预备名单。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3日 04版)

编辑:魏琪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