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

莜麦种业的翻身仗
——张家口市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巡礼②

2022-06-23 10:07:41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网讯    家乡饭如同血液一样流淌着浓浓的乡情,莜面这种坝上高寒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特产美食,承载着多少张家口人的独特记忆和美丽乡愁。

  莜麦即裸燕麦在当地的别称。 燕麦主要分裸燕麦和皮燕麦,在我国主要种植裸燕麦。北纬41°~43°是世界公认的燕麦黄金生长纬度带,我市坝上地区就处于该纬度带,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种植燕麦历史长达2000多年,成为当地主要农作物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燕麦是当地人的主粮,却不是当地的经济作物,面对巨大的燕麦市场,坝上人却望而却步。 如何让土特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我市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情怀,他们不仅让坝上人吃上了“莜麦饭”,而且还书写了土特产的“蝶变”传奇。

     农民端稳“莜麦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杨才为代表的老一辈燕麦育种专家早年的研究是奔着高产、 奔着解决农民吃饱饭的问题去的。

  “杨才是坝上人,他对燕麦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那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搞小麦育种, 小麦产量高,亩产平均几百斤,而燕麦产量低,亩产只有50斤左右。没有实验地,他就到农民地里去种, 骑着单车去外省市做推广。”说起老师, 现任市农业科学院燕麦研究所所长周海涛满是崇敬。

  后来燕麦加工产业不断发展, 由于国内燕麦品种单一, 不符合企业加工要求, 导致加工企业高价从国外进口, 而本地燕麦却卖不出, 或者卖不上好价钱。

  杨才深知多打粮的传统育种理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 只有瞄准产业风向标, 逐步向品质育种上迈进, 企业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农民就种什么,走产销结合才能真正助农。

  2003年,市农科院与西麦食品集团合作, 在其经费支持下培育专属品种,农民种植专属品种,这样的产品符合了企业加工需要,农民的“莜麦饭碗”就端稳了。

  如今, 张北县大河镇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燕麦生产基地,10万亩有机燕麦种植基地于 2021 年获得“中国、欧盟、美国”三标有机认证。 2022年2月,西麦食品集团与市农科院正 式 签 署 生 产 经 营“0805—56 燕麦品系”永久授权。 院企合作不仅帮助企业从育种、 种植和生产源头上得到把关, 也把燕麦这一小作物变身大产业。

  “大河镇每年平均种植燕麦6万亩, 产品供不应求,谁能想到,我们这里的土特产真变成了香饽饽。 ”大河镇农业技术员、燕麦种植大户曹振旗对燕麦的未来充满希望。



  推广面积突破100万亩

  “近年来,我们选育的燕麦新品种在国内推广面积突破100万亩, 助农增收2亿多元。目前,全国燕麦主产区约80%的品种都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育成的。”说起近些年的燕麦育种科研成果, 周海涛满心欢喜。

  2003年前,燕麦育种研究经费每年只有一两万元, 燕麦育种科技工作者也是屈指可数。

  随着人们对燕麦、荞麦营养和功能作用认识的提高, 市场对这两种作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国家加强了燕麦、 荞麦育种的研究,2008年成立了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后, 燕麦研究经费一下提高到了近百万元。

  市农科院燕麦研究所先后育成以 “坝莜18号”“冀张燕1号”等为代表的燕麦米加工专用品种;“张莜7号”“花早2号” 等为代表的燕麦粉加工专用品种;“花晚6号”“冀张燕3号”燕麦片加工专用品种;“远杂1号”“冀草燕1号”饲用燕麦品种等, 不同用途、不同熟期、不同水肥条件种植的系列新品种达到18个, 满足了市场需求,实现了科技助农。

  燕麦育种基地主要在张北县, 每年从5月播种到9月收获, 科研团队人员几乎是泡在地里的。 喜顺沟基地占地140亩,处在坝头边缘, 风大、 日照足、相对降水多。科研人员在地里工作的几个月,便是被风吹日晒的几个月,他们的汗水浸润了坝上一方热土。

  挣脱种业“卡脖子”之困

  燕麦育种耕播效率低, 一直是品质育种的绊脚石。

  一块实验地需要分上千个“小区”,播几千份“材料”。每年5月到燕麦播种季, 市农科院的燕麦育种基地最为壮观,牛拉犁,人工撒种, 数十人隔几米一字排开,分别播撒不同“材料”。

  牛拉犁耕地或深或浅,又跑墒,既保证不了苗全、苗齐,又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研制一台试验用“小区”播种机,创建燕麦高效育种方法成为周海涛吃饭、 走路都在思考的事情。

  2017年,周海涛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作访2 3问学者, 他看到国外燕麦育种的高效方式后, 进一步激发了自己创新自我育种模式的决心。

  一次次研究, 对现有的小麦育种播种机进行改良, 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合作, 改进操作台和下种器,增加中耕铲、卫星定位等功能, 最终他和同事们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燕麦试验田专用耕播一体机。

  实现田间智能机械化育种后, 数字化育种也被提上日程, 因用专业语言与软件公司沟通困难,周海涛绘制了116张软件界面图来供软件公司开发育种数据管理平台。

  2022年1月,市农业科学院主持、 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参加完成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 “燕麦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专家组评价,该项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在科技加码助力下,市农科院燕麦研究所育种基地从2003年的7亩,增加到现在的270多亩,并拥有沙岭子温室育种基地和海南育种基地, 实现周年迭代高效育种, 缩短了育种时间, 提高了育种品质。

  虽然 “一把尺子一杆秤,色泽靠瞪,硬度靠咬”的时代已过,但新一代育种人肩负着更加非凡的使命。

  周海涛说:“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合成的智慧育种赛道上,我们与国外的先进育种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新一代农业科技人的使命就是要赶上智慧育种时代,挣脱种业‘卡脖子’之困,保护种质资源、 发展民族种业,打赢种业翻身仗。 ”

  (记者 张凤燕 通讯员 杨振华 贾莉)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