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到田间地头科普种植技术。
种业是农业“芯片”,种业振兴依赖科技创新“提速”。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科技部门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推进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形成了多种专业均衡发展的科研创新格局,多项研究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推出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助力种业中国“芯”。
国家级科技奖项增加。今年,我市农业科技部门承担的“燕麦综合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露地甘蓝绿色高效生产模式集成与应用”两项研究分别获得国家渔牧业丰收一、二等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燕麦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是近两年全省唯一一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科技成果;“高端葡萄新品种引进筛选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评价工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市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活力。截至10月份,市农科院组织申报国家、省部级奖励共计6项,评价成果5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新品种保护9项,组织申报省市级地方标准24项,立项标准12项。
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市瞄准前沿目标,整合品种优势,推出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其中,“金硕”和“张仁一号”杏树新品种突破冻花减产瓶颈,在阳原县东谷坨村经历5月初极端低温天气仍然保持高结实率,结实率同比提高了28%,为实现全市杏树品种更替奠定基础。建立中药资源圃,收集中药材资源共计19种111份,为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品类依托。豆类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了多种农机农艺的结合,与常规种植技术相比,提高了种植效率,且每亩节本增效400元以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全市创新体系建设总体布局,以市农科院六大国家级研发中心为抓手,谋划建设“张家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市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助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今年,我市农科院推广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经济价值,放大科技成果效应,向全国最大燕麦上市公司西麦集团转让了高蛋白燕麦米加工高代材料的独家永久使用权,该品种在我国已育成的裸燕麦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水平全国领先,进一步提高了燕麦质量。同时,将西麦集团引进张北建厂,实现了冀北坝上地区由种植产地向高端加工基地转变的目标。此外,还将我市研发的3个玉米新品种和荞麦“冀苦荞1号”进行了转让,帮助企业引进马铃薯全粉加工新品种“京张薯2号”。截至10月份,市农科院与6省区24家企业开展了科企合作,转化科技成果16项。此外,继续推广我市自主产权科技品牌“张杂谷”,前三季度,在全国谷子种植面积缩减的情况下,“张杂谷”种植总面积从30%提升到40%以上,不仅在本市获得增产稳产,还在新疆24团及周边地域试验用地225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赵娜 杨振华)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