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

【热烈祝贺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张家口:主导产业发展向“绿”而行

2022-10-17 19:36:2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11.jpg


■引言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

十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

十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

展开张家口十年的发展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个瞬间都值得铭记。这十年不仅仅是张家口生态渐绿的十年,更是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依托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基础,抢抓冬奥会筹办举办、建成“首都两区”、打造“河北一翼”、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明确发展定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推动科技创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步履铿锵、笃定前行,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激荡着澎湃的发展动能。


【十年答卷】

主导产业活力迸发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老工业基地,张家口曾经连续几十年身披耀眼的荣光,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进入发展新常态后,同其他老工业城市一样,张家口既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又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面对挑战,张家口积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给传统产业做节能降碳“减法”,为绿色产业做培育壮大“加法”。

宣化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工人在雪场客运脱挂索道上下站设备组装生产线上检查设备。马佳琦 摄


调结构、兴产业、谋发展……十年来,张家口工业经历爬坡过坎、结构调整,阔步迈上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之路。

我市累计退出矿山454处,退出钢铁产能1668万吨,煤炭去产能2200万吨,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6年的26.4%下降到20.9%。反之,我市持续加大技术改造投资,2022年上半年完成技改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60%。

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六大产业”迅速崛起,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 D P的41.9%。

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谋划项目652个,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15项。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473.6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氢能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大数据产业,阿里、腾讯、秦淮等14个数据中心投入运营,投运服务器107万台。全市现代制造业企业30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个数的58.0%;实现产值359.7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2.5%;实现营业收入426.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5.9%。

十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破旧立新、动能转换,一大批企业和产业集群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的现代产业集群,培植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呈现出“群山有峰”、活力无限的生动局面。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标注着张家口这十年砥砺前行的刻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8:36.7:45.3,调整为2021年的16.1:27.7:56.2。2021年末,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3%,较2012年增长70.5%。其中,第一产业较2012年增长96.2亿元,增长了52.8%;第二产业较2012年增长106.7亿元,增长了28.7%;第三产业较2012年增长511.6亿元,增长了11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2.1%和34.8%。这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张垣大地的沧桑巨变和澎湃活力。

十年笃行不怠,十年峰回路转,如今,行走在张垣大地,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处昂扬着生机活力,张家口这座老工业城市已然洗尽铅华,正重塑精气神。

科技创新动力澎湃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0.7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3.8倍;新建成国家、省级创新平台10家;领克汽车、中煤机、亿华通、秦淮数据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一连串耀眼的成果和数据,勾勒出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加强科技资源交流,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就地转化,科技实力不断释放,涌现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张家口京禧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生产雪板场景。  马佳琦 邢鹏飞 罗纳 摄


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累计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200多项,争取资金2.7亿元。今年已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9项,争取资金10166万元,同比增长22%。我市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创造出国际国内13项第一,一大批国际领先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形成了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电化学多种储能技术示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打造了张杂谷、马铃薯、燕麦等特色品牌。马铃薯、杂交谷子、葡萄研发团队获批省“十四五”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河北张家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实现了零突破。

以科技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十年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30家发展到2698家,增长10.7倍;高新技术企业从20家发展到295家,增长13.8倍。领克汽车、中煤机、亿华通、秦淮数据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今年以来,新建成国家、省级创新平台10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56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45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82家。

以科技创新助推区域发展。成功举办三届“崇礼论坛”,深化与京津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接京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220项,建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家、院士重点合作单位4家、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家。与中国发明家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智慧交通分会和张家口市智慧交通研究院,举办了第十六届中国发明家论坛。

以科技创新浓厚发展氛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强市行动的实施意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全市享受2021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金额11.32亿元,折合减税额2.83亿元,同比增长40.97%,为92家企业落实研发奖励资金1648万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各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兑现了奖励资金10023.8万元。

十年来,在张家口的创新版图上,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10年改革潮涌,10年沧桑巨变。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经济就能生机盎然。

行政审批政策体系全面构建、改革动力不断增强,审批制度持续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城市智慧化管理升级……十年来,我市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快进键”,“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效卓然,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怀来县秦淮大数据产业中心。  陈亮 


2017年,一场直面行政审批领域堵点、痛点的改革在我市正式拉开大幕。市委、市政府围绕“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不适应改革和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着手组建了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并于4月28日正式挂牌运行。

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本着“能简则简、能放则放、减无可减”原则,承接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委托)政务服务事项108项,自行取消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18项,审批时限压减率达到68.8%。勘验事项由170项逐步缩减到目前的16项,精简率达到91%,成为全省勘验事项最少市之一。完善修订“三张目录”事项清单。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清单化管理,收录市本级各类政务服务事项877项,实现全省首个“无差别综合受理”改革目标。为固化我市改革成果,2020年启动了《张家口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施办法(草案)》,2022年1月正式实施,该《办法》作为全省该领域首部市级政府规章,为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如何让政务服务更加优质便民,是我市全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中的重要一环。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关于落实全省“三位一体”政务服务管理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打造了6.5万平方米的不打烊的城市政务服务综合体——张家口市民中心,全面实现管理机构、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深度融合。

跟随时代发展脚步,我市从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和群众需求出发,将分散式信息进行系统整合,积极探索符合张家口特点和规律的“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发展道路。2021年10月,市行政审批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体系正式建成。“一网通办”工作依托“幸福张家口”A P P,实现终端载体治理服务更科学、更专业、更精细。截至目前,通过“幸福张家口”A P P注册用户超过320余万,上线目录166个,开通数据查询核验等接口135个,汇集36个单位和部门200余项民生服务,企业即时办注册企业2万余家。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张家口勇担时代使命的注脚,更是张家口展现新作为的生动实践。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也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这是十年间张家口交出的“绿色发展”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张家口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数说十年】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8:36.7:45.3,调整为2021年的16.1:27.7:56.2。2021年末,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3%,较2012年增长70.5%。

■我市累计退出矿山454处,退出钢铁产能1668万吨,煤炭去产能2200万吨,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6年的26.4%下降到20.9%。

■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六大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 P的41.9%。

■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30家发展到2698家,增长10.7倍;高新技术企业从20家发展到295家,增长13.8倍。

■全市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56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45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82家。

■我市社会投资产业类、政府投资类、房地产开发类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基本控制在80天、90天和120天内完成。


【产业十年】

冰雪产业加速崛起

围绕冰雪制造、冰雪旅游、冰雪现代商贸、冰雪运动、冰雪培训等重点领域,借势冬奥会筹办、举办逐步做长冰雪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冰雪产业成为我市产业转型的新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增长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15项,总投资576.41亿元,落地项目91项,投产运营项目53项。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项目56项、冰雪现代服务项目24项、冰雪人才教育培训项目6项、冰雪文化旅游项目29项。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

通过积极争取,在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阿里、腾讯、秦淮等14个数据中心投入运营,投运服务器107万台,今年新增服务器7万台,合盈数据等12个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电信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宝德数坝数字产业(河北)有限公司下线首台本地生产的服务器,秦淮装备制造产业园已落户南山产业集聚区。在应用侧,带动字节跳动、华为等知名数据应用用户在我市开展运营服务合作。

可再生能源产业方兴未艾

全市累计获批新能源开发指标4718万千瓦,累计完成新能源装机2473万千瓦,今年新增装机126.8万千瓦,新增投资94.95亿元,是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2022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23.48%,其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6.4%。规上工业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215.35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22.58%,产值94.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2%。(记者 王大庆 郭霞 李丽华 通讯员 王勇 刘平 武剑)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