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张家口市围绕“四型经济”发展纲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历史机遇下,依据园区发展现状、规律和未来走向,编制了《张家口市园区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5)》,从发展思路、产业定位、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园区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未来我市的园区建设将怎样实现园区向城镇聚集,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经济将如何实现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发展,本版将详细解读。
打造绿色崛起的战略引擎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郑媛媛
【总体思路】
创新体制方式 打造绿色崛起战略引擎
把握京津冀一体化和京张联合申奥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突出的区位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快思想解放,创新发展模式,举全市之力发展园区经济,全面提升园区的战略地位,以实现体制机制与产业组织方式两大创新为主线,以“资源统筹、分类指导;突出特色、集群带动;高端链接、区域协同;土地集约,产城融合;生态为本,绿色发展”为基本策略,统筹全市园区发展资源,构建园区分类管理体系,优化园区服务环境,将园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市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引擎,园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
【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 园区总产值突破5000亿
总目标——力争到2025年,形成产城深度融合,管理体制高效,政策体系完善,特色产业引领,开放合作良好的格局,园区总产值突破5000亿,年产值500亿元以上的园区突破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力争建成两个以上国家级园区,三分之二以上园区成为省级园区。园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园区经济成为全市的经济引擎,占全市经济规模比例达到37.1%,占全市二产和三产比例分别达到61.4%和23.1%。
阶段目标——2015-2017年,园区处于快速建设发展期,园区基础硬件设施完备,不断引入产业招商项目,形成初步产业聚集;2018-2022年,园区整体进入成长期,项目持续产出,园区保持高速增长,产业链逐渐完善,园区经济成为张家口市经济重要支柱;2023-2025年,园区整体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已形成若干具有较高竞争力产业集群,保持较高速增长,园区经济成为张家口市经济发展引擎,园区总产值突破5000亿,占全市经济规模达到37.1%,发展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
[!--empirenews.page--]五大内涵打造优势突出的先锋区[/!--empirenews.page--]
【未来定位】五大内涵打造优势突出的先锋区
未来十年, 张家口园区经济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总体定位为“张家口市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引擎”,具体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先行区”、“机制体制改革先导区”、“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五大内涵。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区。园区要抢抓“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模式,率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通过加强与京津的产业和科技合作,积极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京冀协同发展先锋区。
——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全面推进园区科技创新,加快资源经济转型步伐,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塑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张家口市产业升级与转型。
——创新创业先行区。大力引进外部优势创新要素,积极承接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发展、节约集约的新路径,将张家口市打造成为后发达地区实现创新跨越发展的代表性区域。
——机制体制改革先导区。全面深化各园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园区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对外合作、开放交流,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率先构建开放发展新体制。
——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以环境保护作为发展前提,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高端环节,着力打造紧密合作、资源节约的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奥运经济、生态经济,在京北地区形成首屈一指的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empirenews.page--]全面提升园区发展环境[/!--empirenews.page--]
【战略任务】全面提升园区发展环境
关键词:行政服务
推动行政服务试点工作,建立一站式行政服务绿色通道,建立集中办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网上行政大厅模式;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体系。
关键词:企业服务
提升园区企业服务效能,建立领导对口服务园区重点企业直管制度,强化后续跟踪服务效能。重点企业由园区主要领导直接对口服务,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由审批者向责任者“两个转变”。
关键词:基础设施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园区未来发展需求,在园区中规划建设一批居住、商业、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以满足入区企业员工的各方面生活、商务需求,增强园区吸引力。
[!--empirenews.page--]创新招商方式迅速扩大规模[/!--empirenews.page--]
创新招商方式迅速扩大规模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
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高端重点产业,积极探索与中关村园区的新型合作模式,建立中关村张家口分园,尝试利益共享机制。对接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技服务资源,推动中关村设立张家口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长期资源共享合作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研发机构的情报分析,推行精准招商招智。
关键词:科研成果产业化
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联合申报国家科研项目,支持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化;积极与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支持张家口园区企业在北京设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北京科教资源和人才集聚优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索国际招商
充分利用张家口与北京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契机,吸引国际企业到张家口园区投资项目。鼓励社会力量、第三方机构参与招商;组建或聘请专门机构和人员团队,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定制不同系列的整体宣传、主题宣传等方案投放广告;加强国际合作,策划活动或者参加相关重大展会,强化园区国际合作与招商机遇。
明确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建设
关键词:一园一特色
每个园区设定一个特色主导发展产业,未来各园区产业发展三大重点任务:提升增量,聚焦发展园区特色主导产业,拓展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并完善特色主导产业链条;优化存量,积极引导但不强制园区内不符合主导产业的企业“关停并转”,推动现有产业环节提档升级,逐步优化各园区产业;完善支撑,即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创新需求,打造区域创新节点,支撑、引领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分类指导
将全市园区分为国家级园区和非国家级园区两大类,以创建国家级园区为核心目标,非国家级园区按照园区发展方向进一步分为创新驱动型、优化提升型、加速成长型三类。从发展重点、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强化对各园区的指导,引导园区按照不同方向和路径各有侧重的发展,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科学高效、联动共荣的现代园区发展体系。
[!--empirenews.page--]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empirenews.page--]
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
关键词:三主四高两支撑
基于张家口产业基础和优势,构建全市园区“三主、四高、两支撑”三大产业发展层级。“三主”即特色主导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发展相对成熟、具备一定规模、需要进一步改良提升的产业;“四高”即高端引领产业,包括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等发展潜力大,有望培育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两支撑”即文化创意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区域个性,为第二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关键词:产业发展核心策略
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该类产业发展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核心抓手,加大定向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区域产业协作,主动链接京津优势资源,重点对接中关村、滨海新区等产业先进地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争取重大项目落地,寻求园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发挥生态和自然环境优势长板:以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代表,该类产业发展依托本地生态和自然优势,一方面加快新能源应用推广,以后端示范应用带动前端的生产制造与创新研发,推动产业链完善,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围绕生态塑造区域品牌,从产业前端提高农产品、乳制品等附加值。
推动本地特色基础产业做大做强:以农牧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与零部件为代表,该类产业发展立足各个园区现有产业优势和区域市场需求,深度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延长产业链,积极拓展高端环节,为园区扩容提质提供支撑。
实施整体提升行动建园区
关键词:国家级园区
持续支持张家口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以此为基础,加快园区经济发展,同时谋划以宣化经济开发区、沙城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采取单体申报或者“一区多园”形式整合重点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关键词:省级园区
总结和学习张家口市现有省级园区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鼓励未成为省级园区的创新驱动型和优化提升型园区加快园区建设,以创建省级园区为近中期发展目标,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县区园区
以建设成为县区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为目标,加快各县区园区的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园区发展环境,链接京津优势产业资源,与县区经济密切关联、融为一体,全面带动县区经济发展。
[!--empirenews.page--]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empirenews.page--]
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
关键词:项目统筹流转机制
立足加快全市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规划确定的各园区主导产业,加快全市园区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全市产业项目流转,避免各园区招商无序竞争。
关键词:公司化运作
对开发范围跨县区的园区,由市政府进行指导,协调园区所在双方或者多方行政县(区)政府,以土地、资金、建设投入等方式出资共同成立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市国资公司、市园区发展基金可以适度参股,实行政企共建、合力推动,共同建设、经营、发展工业园。园区投资开发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作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主体,合作方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相关领导成立联办园区协调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重大方向性问题,但不参与和干涉具体经营管理。
关键词:封闭式管理
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限,对优秀的园区实行封闭式的园区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设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对开发区内的新增、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行使市级管理权限。园区管理集土地、财政、税收等为一体,集中政府资源快速决策、强有力的推动园区发展,加快园区发展的决策和执行,尽快实现园区产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配套,增强园区竞争力。
[!--empirenews.page--]园区产业布局形成“一轴三带”[/!--empirenews.page--]
【发展亮点】园区产业布局形成“一轴三带”
充分利用张家口现有的优势生态资源,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策略,加强规划引导,整合园区资源,依据各园定位和资源配置,促进24个园区之间形成功能明晰、专业集聚、有序竞争、协同发展的局面,园区主导产业布局优化为“一轴三带”的空间结构。
“一轴”为重点发展轴,自南向北,贯穿涿鹿县、怀来县、下花园区、宣化县、宣化区、高新区、桥东区、桥西区、张北县等县区和市区,囊括西山、东山、南山、望山等四大市属园区,共同形成全市园区经济的发展核心地带。在“一轴”的规划带动下,张家口市的各项资源均向重点发展轴内的园区倾斜,以快速推进园区项目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
“三带”为生态产业发展带、环首都产业发展带和特色产业集聚带。
——生态产业发展带包括尚义县、康保县、张北县、崇礼县、沽源县、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的七个园区,以新能源、食品加工等绿色产业为主,依托稀缺的生态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注重生态保护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环首都产业发展带包括涿鹿、怀来、赤城三县的四个园区,着重发挥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链接北京优势产业资源和科技资源,实现快速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带包括怀安、阳原、蔚县、万全的四个园区,立足当地产业优势和特色,主动嫁接新的商业模式,吸引资本和人才聚集,做精做深本地特色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新闻链接】全市园区达到24个
1992年,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宣化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开始建设,掀开了我市园区发展的历史篇章。全市园区达到了24个(工业性产业园区23个),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省级科技开发区2个,省级产业示范区2个。园区规划总面积4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52.1平方公里。截止2014年10月,截止目前,全市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总投资达到了179.2亿元,全市入园企业总数达到862家,在建项目142个,计划总投资379.3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随着盛华、中煤、沃尔沃发动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园区投产企业达到720家。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