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特约评论员:延 迹

11月5日,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专场顺利召开。
从盐碱地上的丰产奇迹到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从科技赋能的农业升级到农民洋溢的幸福笑容,“十四五”期间,河北深耕“三农”沃土,用实干交出一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厚重答卷。

农业提质,科技赋能守稳大国粮仓。保障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河北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破解资源约束,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52万亩,广泛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全省农作物优良品种、主推技术覆盖率分别稳定在98%、95%以上,2024年粮食总产781.8亿斤创历史新高,用坚实产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针对盐碱地治理难题,河北因地制宜推进综合改造利用,旱碱麦面积扩至184.98万亩,沧州渤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等国家级试点县走出“科技治碱”之路。“菜篮子”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裕,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24年我省蔬菜在京市场占有率提升至42.5%,“河北净菜”在北京市民中影响力持续扩大。

农村焕颜,宜居宜业尽显和美图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河北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掀起和美乡村建设热潮。如今,1.3万个和美乡村星罗棋布,33个省级重点片区连线成片,村容村貌脱胎换骨,全省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有效改善。在“塑形”同时注重“铸魂”,河北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美丽庭院建设,持续完善养老、医疗等民生保障,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精心打造“冀农乐”农民文化体育品牌,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宜居宜业的乡村新貌日益清晰。

农民增收,既富口袋更富精气神。“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农民更幸福。河北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持续深化产业、就业帮扶,10.89万户、25.52万人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7836元,增速跑赢全省和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不仅如此,乡村产业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也让农民增收更有保障。202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22元,较2020年增加555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26降低到2.07,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广大农民共享发展红利,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底气和精气神愈发充足。

三农稳则天下安。河北“十四五”期间的三农答卷,是科技兴农的突破,是乡村建设的跨越,也是民生改善的缩影。站在新起点,燕赵大地将继续锚定农业强省目标,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