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忙不停,玉米快归仓
——来自秋收一线的报道(一)
10月13日,走进元氏县佳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眼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运送玉米的车辆不时驶入院内,经过水分检测、称重计量后,有序进入卸粮区卸粮。院内的烘干塔,正开足马力烘干玉米。
“最近雨水多,玉米收下来要是堆着不烘干,很容易发霉变质,及时烘干对减少产后损失至关重要。”元氏县佳农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师素敏说,为解决粮食晾晒和存储的难题,合作社多年前就购置了4座烘干塔。面对今年秋收期间连阴雨天气,他们启动“人休塔不休”模式,24小时不间断地对玉米进行烘干处理。
师素敏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今年种植了近3000亩玉米,除烘干自家收获的玉米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烘干服务。从9月23日开始,4台烘干塔就没停过,平均每天烘干玉米70吨左右。
“这段时间电话快被打爆了,联系的农户太多了,设备满负荷运转,能多烘干一车是一车。”师素敏说,他们不仅烘干玉米,还联系了收购商,农户们把湿玉米拉来,在这里脱粒、烘干,直接在合作社就能把玉米卖掉,不用自己再四处找销路。
石家庄市栾城区的种粮大户王志彦,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这两天,他陆续将收获的玉米运过来烘干。“以前我收下来玉米得找空地晒,遇上阴雨天就愁得睡不着。现在把玉米拉到这里,脱粒、烘干、销售一条龙,省心又划算。”王志彦说。
记者跟着合作社工作人员李伟格来到烘干塔前,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塔身上的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内部温度,塔内的热风循环系统将玉米粒反复翻转,烘完后的玉米从出料口涌出,色泽金黄,可以直接入库。
“从地里运过来的玉米水分含量偏高,达到了40%。”李伟格说,烘干不是简单加热,必须根据每次入塔玉米的具体湿度,来调整温度、风量和时间这些参数,烘完的玉米水分降到14%左右,这样既不影响品质,也方便储存。
临近傍晚,天色渐暗,合作社内的忙碌依然没有减退。装载机轰鸣着将湿玉米送入烘干塔喂料口,传送带将烘好的玉米输送出来,在仓库中堆起新的粮垛。“农时不等人,我们得加把劲,哪怕是天天熬夜,也得把收获的玉米烘干、归仓,不辜负这一季的收成。”师素敏说。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来,为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秋粮存储等紧迫问题,河北省公布了各地粮食烘干设备服务信息表,引导有需要的农民就近选择,及时有序安排好秋收秋种和烘干工作。(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