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扛得住海水的日夜冲刷,为深中通道扎下“定海神桩”;它顶得起千钧的重压考验,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筑牢“钢铁脊梁”;它经得起岁月的严苛检验,为首都国际机场撑起“门户担当”。
从跨海大桥的桩基围堰,到城市深基坑的支护挡墙,“津西造”钢板桩用科技创新打造出的“钢筋铁骨”,在大国工程的基石上镌刻下“强、韧、稳”的品质勋章。
这背后,是津西集团对技术自主创新的不懈坚持。“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优势,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突破。”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型钢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桂营坚定地说。
多年来,津西集团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成功掌握了钢板桩产品的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构建了销研产系统平台和综合销售体系,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全链条的自主掌控,成为津西打造“钢铁精品”的底气。从炼钢到轧制,每一环节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始终稳定可靠。
“津西集团投入15亿元打造了国内首条全国产化的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生产线,”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型钢二厂厂长王树伟介绍说,我们自主研发了轧制翘曲控制、智能控温控轧等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33米长、750毫米宽的超长钢板桩,其平直度误差可控制在15毫米以内的极高水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从打破国外垄断,到如今跻身全球钢板桩市场重要一极,津西集团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连续23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已成为其行业引领者地位的金字招牌。
如今,国内每使用3根钢板桩,就有2根产自河北津西,这不仅是河北制造的骄傲,更是中国制造业硬核实力的生动体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