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杂技小院,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彭家班少班主彭立新手握飞叉一亮相便气场全开。表演中,飞叉环绕周身,丝滑均匀似无阻力;叉尖轻挑,动作干脆尽显功底;飞叉抛向高空的刹那,带着轻响升至顶点,又循着精准轨迹缓缓下落,尽显控叉功力。
作为杂技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彭立新17岁便跟随父亲练习飞叉。在他眼中,飞叉绝非普通刀枪可比,既要精准控制肌肉的紧张与松弛,掌握飞叉的重心与力量,让钢叉在胳膊、腿、背部等身体部位灵活旋转翻滚,又要直面技艺本身的危险性,每一个动作都藏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打磨。
从一把叉的基础练习,到两把叉的难度升级,再到全国少见的三把叉绝活,彭立新从未停下突破的脚步,如今更在挑战五把叉的创新动作。不仅如此,他还为飞叉注入现代活力,他将飞叉与舞蹈融合,飞叉在手中翻飞如流光电闪,让传统技艺在韵律与舞姿中焕发新彩。
彭立新坦言,道具改革、技巧升级,每一步探索都是为了“把老一辈的杂技精神、老技艺展示到更新的舞台、更新的高度”。这份对飞叉技艺的热爱,如同大运河的流水般绵延不绝,让这项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转出属于吴桥杂技的独特光彩。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沧州市委宣传部
沧州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