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沧州吴桥:千年杂技焕新彩

2025-09-24 18:29:17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冀时客户端报道 "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沧州市吴桥县依托独特的杂技文化资源,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让吴桥杂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本台记者 汤妮:

  大家看过吴桥的杂技吗?一张凳子一个碗,就能翻出绝技和绝活,咱们一起近距离去体验一下。

  "蹬桌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春华练就多年的绝活,对演员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要求极高。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魏春华:

  它的这个重量全部压在我的腿和腰上面,没有七八年的功夫是练不成的。

  保定游客 管丫丫:

  那么沉的缸我们抬都抬不起来,她一个人加缸的重量,就那么平稳地把我们转起来,真是太牛了,太精彩了。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和魏春华一样坚守舞台的杂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6名。古典戏法"三仙归洞"将"眼疾手快"发挥到极致;杂技情景剧《江湖秀》全新升级,融合杂技与舞蹈,将"惊险奇绝"与艺术美学推向新高度。

  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田冬梅:

  我们的节目一直以来也是常演常新的,因为杂技演员就在进行着不断创新,对艺术的创新、对技巧的创新、对节目的创新。

  沧州吴桥县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杂技之乡",最早可追溯到汉代,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吴桥县,有近3万人从事杂技及相关产业。

  吴桥县桑园镇李家班杂技小院负责人 李炳龙:

  我们这个杂技小院连接着5个马戏大棚,3个驻场演出景点,有50多名杂技演员,今年以来演出了1000多场,平均每天吸引游客量2000余人。

  杂技不仅是吴桥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来自孟加拉国、肯尼亚等国家的40多名杂技学员正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从1985年建校至今,这里已培养出近3000名杂技人才。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教务科科长 陈健:

  不单是为国内培养优秀演员,(2022年至今)也为20多个国家,培养了几百名的优秀留学生,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吴桥杂技。

  孟加拉国学员 阿布·巴卡尔·吉哈德:

  在这里我学会了玩绳索杂技,这里的老师都很棒,教我们教得很好。

  孟加拉国学员 法米达·法鲁克·坦尼:

  我很高兴来到这里,这里的环境对我们学习表演杂技很有利,老师在各个方面都会给我们帮助,在这里我们学了单车、转毯还有晃圈,吴桥杂技真棒。

  如今,吴桥县依托独特的杂技文化资源,探索"文化破圈+流量转化"的文旅融合新路径,打造"杂技+文旅""杂技+研学""杂技+制造"等新业态,实现"让杂技文化走出去,让游客观众走进来"的双向奔赴。截至今年8月31日,吴桥杂技大世界共接待游客62万人次,同比增长23%。

  沧州市吴桥县委书记 陈国帮:

  我们将深入推进杂技回归故乡,回归街头,回归本真,不断丰富产业业态,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实施好游客的倍增计划,擦亮世界杂技艺术摇篮IP品牌。

编辑:荣洁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