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携手”新十年 数 “链” 京津冀

2025-09-12 19:32:5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唐山9月12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李瑶)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自实施以来,已历经十一载砥砺奋进,步入全方位、高质量纵深推进的崭新阶段。

  金秋之际,京津冀大地创新热潮澎湃,协同发展成果斐然:雄安新区如春笋拔节,吸引人才汇聚;廊坊算力领先,服务全国;钢铁重镇唐山成功转型,开启 “智” 造时代。“跟随‘协同发展谱新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同来自三地的记者一起深入产业前沿、创新一线,来探寻京津冀协同发展背后的强大动力,我感受到了多年来三地协同的卓越成就与无限活力 。”来自北京的记者韩保林说。

  一“数”链三地

  浇筑协同创新“硬支撑”

  高空俯瞰位于廊坊的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外形犹如一艘“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巨轮。站在该建筑顶层向西北方向望去,北京的轮廓时隐时现。

  数据从这里传到北京,只需2-3毫秒。眨个眼的工夫,就能跑好几个来回。在这里,数字基础设施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隐形桥梁”。

  近日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显示,河北综合算力指数保持全国第一。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既是对河北数字基建领域超前布局的成果检验,更勾勒出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河北路径。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厅(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瑶 摄)

  此刻,在位于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机房里,一排排指示灯随着服务器的高速运行不断闪烁,正在以每秒近10亿亿次的速度进行着海量数据计算,算力服务直通全国。

  近年来,不少京津的科技企业落户廊坊,他们看重的,除了本地强大的算力资源,还有廊坊在河北省率先推出的“算力券”优惠政策,这对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供了充足的算力支持。

  “我们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的‘天佑大模型’,通过AI检测轨道缺陷,可以提升运维效率。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服务京津冀乃至全国的超百家企业。”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经理赵紫铜介绍。

  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算力不止赋能千行百业,更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在雄安新区,算力的秘密就藏在“城市大脑”——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里。

  今年4月,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鑫从北京来到雄安工作。初到雄安,他就感受到了这个“大脑”的智慧便捷之处,“在雄安去许多小区的地下车库停车,都可以非常自如地进出,不需要人工去值守盘查,大脑就可以收集车辆访问数据进行控制”。

  此外,刘鑫还拿“城市大脑”中的“多表集抄”系统来举例,介绍其不仅能为新区居民的水气热表具提供远程自动抄表、缴费服务,还能实时监测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通过智能算法进行精准分析。“比如独居老人长时间没有用水数据,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并直接通知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询问或是上门查看,避免独居老人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情况。”他说。

  一“链”串三地

  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机器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六链五群”的重要链条,近年来,三地在该领域的产业协同不断深入。

  在唐山高新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有限公司展厅,记者看到,一支机器人“天团”震撼亮相:消防灭火机器人,消防水炮最大流量每秒80升,射程可达85米,相当于8名消防员在灭火工作;煤矿作业机器人,能够代替井下工人执行巡检、喷浆、异物分拣等多类型任务……

  特种机器人是京津冀协同的链条里,很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一个产物。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的几款特种机器人,就是北京研发与唐山制造的“协同结晶”。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央广网见习记者 禹云飞 摄)

  “我们的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融合了北京先进机器人感知控制规划等智力资源、天津新能源技术、唐山制造基地目标场景适配和产品产业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机器人研发部经理孙宁介绍。

  而在唐山,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并非明星企业的“专利”。

  “对于一些采购量有限、没有价格优势,很难找到合作工厂的中小企业,我们的共享工厂‘一件也接单’,产品质优价廉,还能一站式解决企业在产品销售、发货等环节的个性化需求。”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厂长赵辉告诉记者。

  赵辉所说的共享工厂,是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在这里没有传统工厂的“单打独斗”,而是汇聚了1000余名技术人才和800台智能设备,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从非标零件加工、样机试制到共享仓储物流的“一站式”服务。

  “协作之花”正在开出“产业之果”。今年1至6月,全省机器人企业431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5.0%。

  与此同时,津冀300多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北京汽车供应链,京津冀一小时汽车零部件配套圈也在日趋完善。

  “这条生产线专供北京奔驰新能源汽车,平均每4秒就可以下一根线。”工艺工程师刘炎捷告诉记者,作为北京奔驰的供应商之一,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拥有31条奔驰产线,年产能高达72万台套,成为京津汽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记者们不禁感叹,原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并非“宏大叙事”,而是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让“我的资源”成为“你的优势”,让“你的创新”化作“我的机遇”,最后拼出一幅热热闹闹的“发展同心圆”!

  一“心”聚三地

  凝聚协同发展“新力量”

  从北京西山南麓到河北渤海之滨,唐山曹妃甸昔日荒凉的滩涂上,一座钢铁“梦工厂”迅速崛起。

  AI算法接管90%以上操作,工人实现“一键炼钢”;无人天车与智能仓储系统实现钢卷装卸“零差错”……在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钢京唐公司”)这座现代化钢城的“基因”里,深深镌刻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烙印。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首钢京唐公司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开启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之路。

  “首钢成品码头的区位优势使其在服务首钢京唐的基础上,还可以积极承接北京顺义冷轧厂、迁钢以及社会产品的海运业务。” 在首钢京唐运输部成品码头,区域作业长石长武说。作为京津冀地区最便捷的钢材下水物流枢纽,成品码头已成为河北地区钢材下水量最大的单体码头,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钢京唐公司成品码头(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区域协同发展不只是一场地理位置的“大迁徙”,更是一次生产力的高质量“重塑”。

  本次采访中,多位将企业从北京搬迁至雄安的企业家用一段段滚烫的经历,讲述着他们与“未来之城”双向奔赴的故事。

  “两年前刚到雄安时,总被问‘为什么是雄安?’”芯联新科技董事长陈伟回忆,彼时,他的团队刚从底商小厂房起步,而如今,公司已拥有3500平方米的洁净车间和实验室。“雄安没有让我们等待。这里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是真情实意的托举。”

  “从北京到雄安,不仅是地理迁移,更是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赢’的升维。”稳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天扬坦言,雄安给了他们技术创新发展的沃土,这是别的地方很难提供的。作为孵化自清华大学、从北京疏解至雄安新区的科技企业,他们推出的通用数据大模型,已在多个场景超出了现有最优模型的表现。

  牢牢锚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初心,河北多措并举推动疏解项目高效落地。在这片热土上,疏解人员纷至沓来,创新要素加速汇聚,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新气象扑面而来。

  在结束采访返程的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雄安新区的技术与应用正在实现“双向奔赴”,廊坊的数据洪流依然在奔涌不息,唐山的钢花映得晚霞红彤彤……而这些场景串联起来,绘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美的画卷。

编辑:荣洁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