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一城繁华阔步来 ——石家庄发力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2024-05-22 11:49:41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城市更新持续发力,一座美丽、宜居的城市正呼之欲出。

  高铁片区,规划建设我市“城市客厅”,打造集交通枢纽、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

  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全线通车,形成了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城市路网新格局,方便了群众出行,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城中村改造,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强力补齐城市建设中的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

  近年来,特别是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力推进“6+2+2”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一批批事关民生福祉的工程建成投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强力推动片区建设  城市品质不断升级

  六大片区的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加快推进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建设,率先突破、早出形象,扎实推进留营片区、和平东路片区项目建设,龙泉湖片区、东南三环片区实现开局破题。

  精雕细琢打造省会“城市客厅”——

  如今的石家庄火车站区域,曾经的私搭乱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高标准设计实施的彰显现代化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以及正在建设的城市会客厅、高端住宅等项目,还有畅通区域的交通路网。“现在每星期我都会跟朋友约在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网球馆打网球。这里运动设施齐全,功能也愈加完善了。”在高铁片区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市民高先生说。

  高铁片区,以石家庄火车站为核心,北至东平路、南至仓盛路、东至建设大街、西至滨河街,总占地面积11925亩,规划建设我市“城市客厅”,打造集交通枢纽、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由商务核心区、青年创业园、商业聚集区3部分组成。

  目前,高铁片区项目,已建设完成占地面积达435亩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5座地下智慧停车场,以及多条市政道路等。在建工程正在全速推进,目前,44东、45号地块所有楼栋、配建主体,以及83号住宅项目主体已全部封顶。

  “拥河发展”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在滹沱河畔,按照“拥河发展”战略推进的太平河片区项目,一步一景皆是画。如今,一边是潺潺流水、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一边是马不停蹄、紧锣密鼓的建设场面。

  太平河片区项目规划范围为胜利北大街(107国道)以东、滹沱河以南、体育北大街以西、古城东路以北,用地规模约5.53平方公里,按照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目标,将“蓝脉绿芯、圈层组团、大疏大密”空间结构特色和“太平活力岸、滹沱未来城”美好场景变为现实,打造省会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乳白色的主塔、白色的斜拉索,学府路东延跨太平河桥——河北省单塔跨径最大的桥梁和102米高的主塔跨越在太平河上,蔚为壮观,已经成为石家庄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

  随着学府路东延跨太平河桥、卧虎山公园、滹沱宾馆等一个个项目的建成投用,这里的功能服务逐渐得到了完善,依水而建的太平河片区,已为市民打造出一片高颜值、好玩又有料的滨水风光。

  道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学府路、古屏街、林青街、柳中街、柳北路、向河街(柳北路以南段)6条道路主路已通车,正在进行便道砖铺装、绿化收尾及竣工验收工作;林屏路正在进行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和道路管线沟槽施工;向河街二期 (月牙路—学府路)正在进行道路和地下管廊施工。

  与此同时,按照“宜商则商、宜居则居、宜路则路”原则建设的留营片区,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和平东路片区,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三环片区,定位为城市发展“后花园”的龙泉湖片区等项目,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中。

  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以大交通改善大民生。伴随着外围路网的不断完善、一条条城区道路的打通,市民切实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

  打通城市“主动脉”——

  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全线通车,有效畅通了城市的南北向和东西向交通,形成了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城市路网新格局,消除城市“割裂”,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从和平路驶入复兴大街,眼前豁然开朗,双向8车道的主路一马平川,一路向南,从仓宁路出口下主路,不到20分钟时间,就可到达泊水公园。“享受着市区道路的便捷,却体验着高速公路的行驶快感,这是以前都不敢想象的。”司机师傅王利华说。

  与此同时,胜利大街贯通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完工通车后,向北连通正定古城、太平河片区,向南衔接高铁片区,成为城市中一条纵贯南北的风景线、活力线。

  大力实施的新华路、槐安路、中华大街、石铜路等二三环连通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使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

  畅通城市“微循环”——

  在打通城市“主动脉”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微循环”,不断完善的路网让城市通行更加高效快捷,不断刷新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指数”。

  如今,全长2327米的东垣东路,成为了北二环与北三环之间的一条主干道路。“家门口的道路一下子变得平整、宽阔,再也不怕雨雪天泥泞的路面了,大家伙儿都很高兴。”住在东垣东路附近的居民说。东垣东路,西起翟营大街,东至青城街,向西连通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向东连通一批大型社区,有效缓解了北二环以北区域交通压力。

  2021年以来,我市共打通119条城区规划路,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城区道路的建设目标。今年,仓盛路、新客站南地道等一批规划路,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

  轨道交通“四线同建”——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位于地下的轨道交通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迈入“地铁时代”的石家庄,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一期规划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贯穿东南西北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

  如今,正在加紧实施的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历史性地呈现了“四线同建”的建设场景。该工程总建设规模为58.85公里,主要包括4、5、6号线一期以及1号线三期工程,线路主要覆盖桥西、裕华、新华、长安、鹿泉、栾城等区,将进一步优化城区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助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承载力。

  地铁二期工程项目建成后,省会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140公里,将进一步延伸城市半径,完善省会交通体系。

  补齐城市短板  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带动城区旧貌焕新颜,对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房实施改造,强力补齐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高质量实施城中村改造——

  位于新华区的高柱城中村改造项目,曾经破旧低矮的民房不见了,如今,咖色与白色相间的住宅楼错落有致,尽显高端、大气。“小区绿化很好,居住环境提升了,我们分到了一套三居室户型,非常满意。”高柱回迁居民刘女士说。

  我市将回迁房和商品房同品质建设的理念落到实处,优选南北通透的精品户型,在户型搭配上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小区绿化率达到了40%,配建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健全完善周边医院、商业,以及地下管网、垃圾处置等配套设施,努力建设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在开展前太保、高柱、店上等9个城中村改造高品质示范项目基础上,今年强力推动南高基、东营等17个城中村改造,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

  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

  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私搭乱建、基础设施破损、车辆进出无序等问题,我市下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打造“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居民社区。

  经过改造后的中行宿舍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新建了自行车车棚和电动车充电桩,中心花园景观全面提升,加厚的楼体保温层有效提升了居民室内温度,新增的消防站设施为小区安全增加了一份保障。“小区里存在多年的私搭乱建不见了,道路平坦了,绿植变多了,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区居民黄女士高兴地说。

  如今,一个个老旧小区华丽变身,一栋栋老居民楼焕发新颜,城市整体风貌直线提升。2022—2023年,我市共对1300余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今年,还将改造老旧小区243个,目前已全部开工。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我市加快推进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项目建设,全力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

  如今,和平路26号院项目的4栋楼已全部主体封顶,二次结构施工和地下车库砌筑已完成,回填土完成44%。

  该项目位于和平路以南,车辆厂前街以西,占地约21.76亩,总建筑面积约2.99万平方米,秉承“一轴、两心、多节点”的设计思路,设置围合式布局、正南北方向朝向,在闹市中打造精美的小区生活氛围,将整体项目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打造空间合理、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居住区。

  与此同时,电视机厂等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中,我市始终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力争全面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和形象品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舒画卷。省会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有关单位正众志成城、全力以赴,为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不断努力。

  记者手记

  建设美丽城市  打造宜居之所

  美丽宜居的城市,承载着无数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目标,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全力打造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以后我回老家可顺畅了,从友谊大街就可以上北三环,然后走石黄高速,非常快捷,为石家庄点一个大大的赞!”市民高先生告诉记者,他老家在衡水,随着北三环市政化改造主、辅路的通车,以后回家就主打一个“快速”和“便捷”。

  未来,复兴大街、北三环,将把城市空间有效利用起来,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沿线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产业、高端商务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交通建设的成果仅仅是众多城市更新项目的一个缩影。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力,为这座城市不断注入着动力与活力。

  城市建设,一头见证着城市发展,另一头系着百姓民生。随着一大批民生工程从图纸上、规划里跃入现实,那张秀丽的宏伟蓝图必将为广大市民带来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记者 宋 钧)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