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寻唐记③丨探寻中国铁路“零起点”

2024-05-09 17:48:07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寻唐记③丨探寻中国铁路“零起点”

  □ 记者 刘珲 赵雅静 通讯员 王志艳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起点都孕育着未来的辉煌。

  19世纪初,铁路在英国出现。随后,西方各国竞相修建铁路,人类文明进入了“铁路火车时代”。而在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铁路却被视为禁区,成为洋务派和保守派争论的焦点。铁路从拒绝到试办,再到“毅然兴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881年6月9日,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唐胥铁路开始铺轨。这条铁路是在清政府洋务派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负责集资修建的,采用了1435毫米轨距和每米15公斤的钢轨,总长9.7公里。

  虽然这段铁路并不长,但它却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开辟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先河,是中国铁路发展的起点,为后续大规模铁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日,我们走进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亲手触摸铸造于19世纪的老钢轨,阅读黑白影像定格的历史瞬间,深度探寻以唐胥铁路为发端的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历程。

  从0公里到9.7公里 中国铁路建设艰辛起步

  1435毫米标准轨距。 雅静 摄

  唐胥铁路建成通车后运行的情景。 资料片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位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那里曾是唐山矿修车厂的旧址,也是唐胥铁路“零起点”的所在地。

  “自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至今,开滦煤矿已有140多年历史了,其间开创了很多‘中国第一’。唐胥铁路就是开滦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创造的成就之一。‘中国铁路之源头,惟唐胥铁路也’。”博物馆志愿者莫静涛说。

  莫静涛是一个铁路机车迷,对铁路既有感情,又有浓厚的兴趣。去年,他主动申请加入了开滦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为游客提供引导、讲解等志愿服务。在他的热情陪同下,我们开启了这次探寻中国铁路源头之旅。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铁路运输的高速度、大运量吸引着不少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兴建铁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铁路建设起步较晚,直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关于铁路的知识才传入中国。

  1840年,被称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主持编译了《四洲志》,并以此为蓝本,委托好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1842年的《海国图志》初刊中,第一次附上了铁路火车图。在风气未开的晚清,人们对于铁路和火车这一“夷技”充满了新奇和畏惧。清政府保守派则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清政府自己不肯修,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

  “1874年,英国商人强行修筑了一条由吴淞到上海、轨距为762毫米的窄轨铁路。它虽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但不被清政府承认,属于非法‘舶来品’,运行不到一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后扔到了海里。”莫静涛说。

  1876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勘查煤矿时提出修筑铁路,解决煤炭运输问题。但由于筑路费用太高、地势低洼等种种原因而作罢,改为开凿了一条从芦台到胥各庄35公里长的“运煤河”,原胥各庄因此被称为“河头”。

  1881年,开平矿务局平均日产煤300吨,因胥各庄到唐山矿地势陡峻,河水上不去,运输成为瓶颈。唐廷枢再次上书李鸿章“由河头筑硬路十五里,直抵矿所”,意思是从唐山矿区到胥各庄码头之间修一条铁路,把煤从胥各庄运上船,然后走水路。经李鸿章多次斡旋,1881年,唐胥铁路终于破土动工,采用的是1435毫米标准轨距。

  那么,何为标准轨距?

  据了解,早在蒸汽机车出现前,英国煤矿已经开始在铁轨上运输煤炭,煤车轮距多为1435毫米。“铁路之父”斯蒂芬森建造蒸汽机车时,采用的也是1435毫米轮距,并以此规定相应轨距。后来,英美及其他欧洲国家铁路大都采用了这一标准。1937年,这一轨距被认定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

  唐胥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促成了中国铁路轨距的形成,为中国除去了日后换轨的弊端,也为未来铁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81年5月,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开工兴建;6月9日,正式铺轨。

  “唐胥铁路铺轨当天还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这天也是斯蒂芬森的百岁诞辰纪念日,李鸿章特意选了这个日子,可见其对修铁路还是很重视的。”莫静涛分析说。

  1881年12月,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终于竣工通车。

  在修筑唐胥铁路的同时,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以及中国第一家机车修理厂,也应运而生。

  然而,唐胥铁路通车后不久,清政府以“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理由,反对使用机车。开平矿务局不得不将火车头卸下,改用骡马拖曳。当骡马拖曳力不胜任时,仍会使用蒸汽机车牵引。

  “现在说起马拉火车感觉很荒诞可笑,可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马拉火车在短距离运输上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曾有过骡马拉火车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莫静涛说。

  唐胥铁路的建成通车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但对中国未来创办铁路依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的脚步沿着铁轨向前奔跑,注定势不可挡。

  如今,在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收藏着30多种百年前的老钢轨。每一根钢轨都承载着一段时期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起步,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展筑,再展筑 历时30年贯通关内外

  拆城墙修铁路进北京。 资料片

  晚清政府四条铁路干线示意图。 资料片

  随着开平矿务局产量增加,煤河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1886年,唐胥铁路由胥各庄向西展筑。1887年5月,铁路延伸45公里修到芦台,史称“唐芦铁路”。

  为了有利于铁路经营和展筑铁路,开平矿务局于1886年发起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中国第一家铁路建设运营公司自此诞生。

  随着唐胥铁路的展筑,中国铁路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1888年8月,唐胥铁路延至天津,唐津铁路全线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真正的经营性干线铁路,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铁路史上那么多个‘第一’发生在唐山,我觉得可以说,唐山人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坐上火车的乘客。”莫静涛的语气中透露出自豪。

  1888年10月,皇家西苑铁路竣工,获得慈禧太后喜爱。1889年,在顽固派高官重臣的反对声中,张之洞建议修建卢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至湖北汉口)的奏疏得到慈禧太后认可。1889年5月5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铁路为“自强要策,必应通筹天下全局”。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正式宣布兴办铁路。

  1889年,唐胥铁路由唐山开始向东延展到古冶。

  1891年6月,北洋官铁路总局在山海关成立,开始修建关东铁路。从古冶林西镇到山海关为第一段,然后从山海关向关外延展。铁路为官款官办,官方每年拨120万两纹银,这是中国第一条官办铁路。李鸿章被任命为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位督办。

  1894年,铁路修至山海关。天津至山海关(榆关)间的铁路,被称为“津榆铁路”。津榆铁路分为两段,中国铁路公司负责管理天津至古冶段,为商路;北洋官铁路总局负责管理古冶至中后所段,为官路。货运和客运官商铁路均分段购票、收费。伍廷芳任北洋官铁路总局副督办兼官路总办,张翼任中国铁路公司商路总办,形成了“一条铁路、官商两局”的管理体制。

  1895年11月,唐津铁路向西展筑至北京,终点定在丰台站,后改到卢沟桥,命名为“津卢铁路”。津卢铁路为官款官办,是中国第一条复线铁路。

  “复线铁路又叫双线铁路,指的是在一定里程区间范围内,有两条或者两条以上正线的铁路,并分设了上行线和下行线,方向相反的列车在不同轨道上行驶。”莫静涛解释道,“复线铁路规定一条铁路只能走一个方向的列车,所以一般不会发生迎面相撞的事故,提高了列车的速度和安全性。”

  修建津卢铁路前,清政府保守势力已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中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痛定思痛,开始“力行实政为先”,与洋务派达成了兴办铁路的共识。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内有一个巨大的沙盘,展示了唐胥铁路不断延伸的结果。“这是唐山火车站,我们可以看到以唐胥铁路为发端,铁路逐步延展。1888年修到天津,1894年修到山海关,1897年修到北京,1911年修到沈阳,最终延展为京奉铁路。历时30年,修建了贯通华北、东北的京奉铁路大动脉。京奉铁路竣工后,卢汉、津浦、京绥等干线铁路,分别以京津为起点,向华中、华东、西北等方向延伸,中国铁路网开始初具规模。”指点着沙盘,莫静涛解说道。

  辛亥革命爆发前,以唐胥铁路为发端,清政府相继建成了京奉铁路、京汉铁路(即卢汉铁路)、京张铁路、津浦铁路(即后来的京沪线)四大干线铁路及部分支线铁路,实现了最初的铁路计划。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经历北洋时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建设在连年战火中踯躅前行。

  从9.7公里到15.9万公里 中国铁路发展加速腾飞

  在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游客观看中国铁路示意图。 雅静 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性大发展。中国铁路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现如今,铁路网络日趋完备,运营里程不断攀升,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据相关报道,截至 2023 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 15.9 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 4.2 万公里,位居全球首位。

  铁路作为国家关键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通八达的铁路路网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强化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为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其高效的运输效率实现了大量货物和人员的快速运送,为经济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铁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有效缩小了地区差距,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兴起。铁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切实提升了生活质量。更为关键的是,铁路建设在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当下的中国铁路,正朝着更高速度、更智能化、更环保的方向奋勇前行。它宛如连接世界的桥梁,犹如推动经济的强大引擎,又似服务人民的紧密纽带,以巨龙腾飞之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如果说如今纵横交错于中华大地的铁路网宛如中国的龙脉,那么曾经仅有 9.7 公里长的唐胥铁路,便是这龙脉的源头。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已过百年。现今的唐胥铁路仍然承担着简单的货运、通勤等任务。在胥各庄车站,仍然可以见到火车运输煤炭、工人使用吊车卸货的场景。

  阳春四月,“煤河”两岸花红柳绿,水鸟悠然游弋,与河岸并行的铁路高架桥上,高铁、动车不时呼啸而过。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中,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在中国铁路“零起点”标识处打卡,追溯中国铁路的前世今生。

  今天,唐胥铁路的发展历史依旧在延续……

  这一段铁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崛起与腾飞,也见证了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它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铁路的历史长河中。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