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技专家“零距离”服务
广平县多措并举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针对小麦灌浆期容易出现的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广平县日前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了植保无人机“一喷三防”作业。这是该县南阳堡镇店东村的作业场景。河北日报通讯员武小凯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广平县结合实际,统筹做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5月19日,广平县十里铺镇闫小寨等6个村庄的万亩示范片内,青中泛黄的小麦长势喜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站在田间,向前望去,两架可装载25公斤药剂的植保无人机正在麦田上空喷洒作业。“今年全县种植小麦23万亩,目前已有13万亩完成‘一喷三防’作业,剩余麦田预计三四天内将全部完成。”广平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刘保海介绍,眼下正值冀南大地小麦灌浆期,也是小麦稳产增产的关键期。针对这一时期小麦容易出现的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该县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了“一喷三防”作业。
看着无人机在自己流转的千亩麦田里喷洒作业,种粮大户谢文山对今年小麦增产更有信心了。“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效率高,而且喷洒均匀,防治病虫害、防干热风、增加小麦粒重效果好。”谢文山说,“一喷三防”作业费用由政府买单,作为种粮大户,他既省心又省钱。
谢文山表示,今年他打算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力。
广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种粮积极性提高,不仅得益于该县认真落实种粮补贴等各类政策,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还得益于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为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去年,广平县启动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治理扩挖渠道、泵站提水等措施,增加防洪排涝和农田灌溉能力。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全县共扩挖渠道11条、总长约69公里,新建水闸31座、农桥133座。
利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中黄河水过境优势,畅通灌溉渠道,实现输水成网、蓄水入塘、丰蓄枯用,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测算,与井水灌溉相比,利用地表水灌溉农田,每亩可降低成本120元左右,全县15万亩农田大约可降低成本1800万元,同时可增产粮食825万公斤。
近期,包括9条渠道、全长36.5公里的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将启动建设。工程全部竣工后,不仅可解决广平县15万亩耕地利用地表水灌溉问题,而且可有效补充地下水、提升地下水位,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作为农业县,理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主动作为,为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多作贡献。”广平县委书记祁富强表示,今后该县将进一步完善麦田保护责任机制,持续开展“非粮化”“割青毁粮”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排查制度。组织农技专家包村,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做到责任到人、地块到人。加强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调度和质量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劣行为,保障农民利益。发挥5个万亩示范片和20个千亩示范方带动作用,积极推广良种,不断提升粮食稳产保供能力。
(来源:河北日报 | 记者 刘剑英)
编辑:刘颖莉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