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北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推进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市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
新布局
“两翼、四区、五带、多点”
《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提出,构筑“两翼、四区、五带、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多城联动、协同发展。
两翼
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强化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两翼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带动河北冀中南地区与冀东地区加快发展,增强与京津的协调联动和功能互补能力,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empirenews.page--]
四区
1、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包括保定和廊坊市,着力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功能承接平台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加快形成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实现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2、沿海率先发展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环渤海合作大格局,深入推进开放开发,大力发展沿海经济,促进港产城互动发展,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滨海型产业聚集和城镇发展区,打造全省开放型经济引领区和战略性增长极。
3、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市,强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农副产品供给功能,推动交通沿线加快形成城镇密集带,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腹地和城乡统筹发展重要示范区。
4、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包括张家口、承德市和燕山、太行山区,重点提升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打造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empirenews.page--]
五带
1、京石邯城镇发展带:依托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以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市为核心,增强定州、涿州、武安等城市的聚集作用,打造京石邯城镇发展带;
2、京唐秦城镇发展带:依托京哈高速公路,以唐山、秦皇岛市为核心,增强三河、迁安等城市的聚集作用,打造京唐秦城镇发展带;
3、沿海城镇发展带:依托沿海、津汕高速公路,发挥港口、岸线、滩涂等资源优势,以唐山、秦皇岛、沧州市为核心,增强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的聚集能力,推动港口、港区、港城联动发展,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带;
4、石衡沧城镇发展带:依托石黄高速公路,以石家庄、衡水、沧州市为核心,增强辛集、黄骅等城市的聚集作用,打造石衡沧城镇发展带;
5、京衡城镇发展带:依托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以廊坊、衡水市为核心,增强霸州、任丘等城市的集聚作用,打造京衡城镇发展带。
[!--empirenews.page--]
多点
发挥保定、邯郸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强化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定州、辛集等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
[!--empirenews.page--]
建设一批“微中心”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环境承载及发展基础等条件,依托既有中小城市和城市新区,沿京广、京九、京沪、京哈、京沈、京张等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建设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集中、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有序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聚集发展要求较高的产业转移。
[!--empirenews.page--]
新定位
中心城市发展定位
规划提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在城镇化格局中的引领作用,明确功能定位,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组团式发展,构建都市区格局。
石家庄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带动冀中南地区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示范城市,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
唐山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和京津唐区域中心城市,与北京联动的临港产业协作示范区,带动冀东地区城镇、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增长极。
保定
京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新兴科技城,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保区域中心城市。
邯郸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综合交通枢纽,京津冀重要工业基地和物流枢纽节点城市,京津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
张家口
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区和奥运新城,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京津冀联系西北的综合交通枢纽,京津绿色农副产品保障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
[!--empirenews.page--]
承德
国际旅游城市,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京津冀联系东北的综合交通枢纽,京津绿色农副产品保障基地、钒钛产业升级示范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廊坊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北京新机场国际门户重点功能区。
秦皇岛
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际健康城,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京津冀辐射东北的节点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型城市。
沧州
国家重要的化工和清洁能源保障基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产业支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方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
邢台
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冀中南物流枢纽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试验区,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
衡水
冀中南综合物流枢纽、安全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生态宜居的滨湖园林城市。
[!--empirenews.page--]
新亮点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集中力量建设省会城市
集中力量建设省会城市,努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
举全省之力推动石家庄市率先发展、跨越赶超、增比进位,深入实施中东西(中部崛起、东部突破、西部绿色发展)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更好地发挥引领和服务全省发展的重要作用。
拓展城市空间,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滹沱河南岸主城区功能重构,实施一般性制造业和传统商贸市场退城外迁,加强市政设施和服务业综合体建设,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推动滹沱河北岸区域按照新型城市发展理念,统筹正定新区建设和古城保护,建成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推动藁城、栾城、鹿泉组团区按照中心城市标准完善功能,打造省会城市发展新亮点。
支持正定新区按照国家级新区标准规划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总部布局建设,推动正定新区与京津协同创新,尽快成为带动石家庄加快发展的新引擎。
[!--empirenews.page--]
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内涵提升
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内涵提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唐山
支持唐山加快曹妃甸开发建设,构建“两核一轴多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率先转型发展。
保定
支持保定做大城市规模,加快白洋淀科技城建设,加速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京津保核心区联动发展。
邯郸
支持邯郸整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资源,做大城市规模,加快冀南新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empirenews.page--]
强化节点城市支撑
强化节点城市支撑作用,促进城市功能性扩容。
张家口
支持张家口以举办冬奥会为契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崛起。支持承德与中关村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服务首都生态功能特色,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之路。
廊坊
支持廊坊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加快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京津走廊”上的生态宜居城市。
秦皇岛
支持秦皇岛突出滨海、生态、旅游、科技特色,建设经济强市、美丽港城。
沧州
支持沧州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渤海新区、黄骅新城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邢台
支持邢台提升城市功能、推进组团发展,建设邢东新区,加快发展和转型步伐。
衡水
支持衡水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建设滨湖新区,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定州、辛集
支持定州、辛集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
[!--empirenews.page--]
各中心城市都市区统筹范围
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整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资源,构建以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市)为组团的都市区发展格局。
中心城市都市区统筹范围
都市区名称
都市区范围
石家庄都市区
石家庄中心城区及正定县、井陉矿区
唐山都市区
唐山主城区、丰润区、古冶区、曹妃甸区
保定都市区
保定中心城区及安新县
邯郸都市区
邯郸中心城区及邯郸县、永年县、磁县、成安县、肥乡县、临漳县
[!--empirenews.page--]
张家口都市区
张家口主城区及宣化区、万全区、崇礼区
承德都市区
承德中心城区及承德县、滦平县
廊坊都市区
廊坊中心城区及固安县、永清县
秦皇岛都市区
秦皇岛中心城区及昌黎县
沧州都市区
沧州中心城区及黄骅市、沧县、青县
邢台都市区
邢台中心城区及沙河市、邢台县、任县、南和县、内丘县
衡水都市区
衡水中心城区及冀州市、武邑县、枣强县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