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启动 198座站点升级改造

2023-07-26 14:39:2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7月26日)上午,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启动,我国198座国家监测站点将全面升级改造。

  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建设资金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水利建设投资,总投资10.88亿元,工程总工期24个月。目前全国已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点826个。受当时工程投资、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仅形成基本的站网机构能力和站点监测能力,长期以来,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不平衡不完善、设施布设不成体系、监测设备落后等问题日益突出。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监测评价处处长 王莹:由于设计建造的时间比较早,我国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布局、设施设备和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已难以完全适应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新要求。

  此次,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完成基本覆盖全国水土保持区划8个一级区、40个二级区、115个三级区的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设,建成上下联通、内外协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系统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监测评价处处长 王莹: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是数字孪生水利的重点项目,将通过对传统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和提档升级,建设198个现代化的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和智能管理分析平台,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整体水平。

  记者探访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

  我国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点826个,长期以来,这些监测站点鲜为人知,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平时都是怎么工作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探访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的一个观测站。

  每天上午,王绥生和他的同事都要到韭园沟里的一处径流观测站打水、取样、做记录。

  记者:拿桶打水是干什么用的?每天都要来吗?

  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绥德水力侵蚀观测重点站工作人员 王绥生:测水位和沟里的含沙量。非汛期早晚两次,在主汛期,早中晚三次。

  绥德这个观测站建于1952年,这个站在绥德布设有68个大小观测点,几乎布满了当地的沟沟壑壑。这里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观测站在这里长期开展降雨、洪水水位、径流量、含沙量和沟道淤积变化等观测,积累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基础数据,同时也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研究。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科技科副科长 刘思君:径流池主要是观测坡面产流产沙情况,通过这个池子,我们就能进行观测,但是这个池子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必须得到这儿来。

  刘思君说,不论白天还是半夜,或是刮风下雨,工作人员每天都得往返十几里的山路下到沟里做记录,作为水土保持的监测哨兵,一年四季从不中断。如果数据缺失,就不能反应当地的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的真实情况。由于设备老化落后,人工操作既慢又不精准,现在老站点特别需要一些自动化实时传输数据的设备。

  记者:这个用了多少年了,都变形了?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科技科副科长 刘思君:这都有十几年了,现在还在坚持用,因为还没有自动化的设备来代替它,所以需要设备更新换代。

  像绥德这样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分为水蚀、风蚀、冻融三类,全国各地有826个,这次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启动以后,绥德站作为国家重点站点,被列入198个信息化改造升级名单。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副局长 刘立峰:本次站点升级改造,在绥德站配备自动化仪器设备173台,增加观测内容指标15项,这样可有效提升自动化观测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丰富观测内容,同时也能强化观测数据应用服务功能,更好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

编辑:张寒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