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

2023-04-12 20:24:27  来源:经济参考网

  近日,清华大学揭牌成立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由著名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董家鸿担任院长,将推动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与清华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卓越器官移植中心。同日举行了“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400多名专家,围绕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

  图为清华大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研究院”揭牌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在致辞中表示,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再生医学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前沿领域,清华大学引领性地提出临床驱动型医工结合式的新医科发展模式,希望移植仿生院的建设能推动产出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惠及我国众多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通过视频祝贺清华移植仿生院的成立,并寄语研究院发挥清华的临床医学和综合学科优势,凝集全球力量,聚焦该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从而促进全球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的发展。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顾问委员会主席黄洁夫在致辞中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实现了快速高质量发展。黄洁夫表示,清华大学的临床器官移植已经展示出雄厚的技术实力,医学学科特别是在医工结合的基础上,从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上发力,是医学发展最好的突破口。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和支持清华移植仿生院这个平台,为发展国家器官捐献移植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清华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在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交融,特别是在前沿领域和高端医疗技术实现医工合作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新医科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是一个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医疗服务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业绩。清华大学成立器官移植和仿生医学研究院,锚定这个尖端医学领域勠力深耕,是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进一步整合优质学术资源,系统集成,创新突破,着力破解制约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助力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董家鸿介绍,器官移植是21世纪医学前沿“皇冠上的明珠”,它不仅是一项尖端医学技术,更涉及科技、经济、文化等,是推动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理工、社科、人文等众多学科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移植仿生院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国际科学前沿建立的清华大学校级实体科研机构,汇聚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精密仪器、材料科学、数智科技、医疗管理和医学法学等多个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将以临床驱动型与超学科融合式新医科发展模式,着力攻克制约器官移植与仿生医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瓶颈问题,打造引领全球的移植与仿生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国家行业治理的高端智库。目前,研究院已经确定了六大研究方向,包括移植生物学,移植肿瘤学,器官再生修复,器官仿生工程,组织工程,移植伦理与法治。

  据了解,自2018年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先后获得全部六种实体器官移植资质,构建起以肝脏移植为引领,肝、肾移植高质量快速发展,心、肺、小肠移植特色化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器官移植中心。除各类常规器官移植手术,中心还开展了包括极危重超低体重婴儿亲体肝移植,双供肝活体肝移植,慢性移植物失功再次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自体小肠移植,以及国内首例改良腹腔器官簇移植等复杂疑难手术。2021年,医院获批北京市人体器官获取与移植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2022年,医院获评首批北京市人体肝脏移植与肾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为开展高质量医学研究,也已建立了国家肝胆疾病标准数据库和清华大学临床生物样本资源中心,同时中心已经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和医工交叉合作研究工作。据悉,器官移植临床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和科技瓶颈,研究院的成立,将为突破临床医学难题注入新动能。

  为期两天的国际论坛,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在临床医学移植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伦理法规、社会治理领域的400余名杰出专家学者,共研前沿医学。论坛还设置了“器官移植社会治理”“器官移植基础与临床”“器官再生与仿生”“器官移植圆桌论坛”等环节,海内外专家共研热点问题,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参考网记者 郎婧婧 )


编辑:郑雪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