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在崇礼区检察院,谷某某、武某某、代某某三少年讲述新学期开始学习汽修技能的经历,他们脸上满是自信与担当,已然不复往昔迷茫模样。该案是崇礼区检察院深耕 “司法保护 + 社会支持”模式,践行 “教育、感化、挽救” 方针的典范。
故事追溯到2024年7月。彼时,网络游戏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谷某某等三名少年,为获取心仪的游戏装备,他们鬼迷心窍,竟选择了拉车门盗窃车内财物这一错误行径。在短短时间内,涉案金额累计达到1600余元。可幸运的是,案发后,三名少年良知未泯,主动投案自首,并且迅速退还全部赃款,成功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承办检察官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揭开了三名少年背后相似的家庭隐痛。“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日常由祖辈照料。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致使他们法律意识极度淡薄,对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毫无察觉。”最终,综合考量犯罪情节轻微、悔罪态度诚恳等因素,检察官果断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为少年们开启一扇重生之门。
依照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崇礼区检察院举行了不公开听证会。听证现场,部分人大代表、侦查人员、辩护律师以及社工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案件走向。听证员们一致认为,三名少年均系初犯、偶犯,且具备良好的监护帮教条件,理应给予改过自新的宝贵机会。崇礼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涉嫌盗窃犯罪的未成年人谷某某、武某某、代某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联合家庭、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个性化帮教。
“法律的真谛不在于惩处,而在于教育与挽救。今日赋予你们重新书写人生的契机,但务必时刻铭记,法律红线绝不可再越雷池一步。” 听证会结束后,检察官言辞恳切的劝说如同洪钟,重重地敲在三名少年的心坎上,令他们如梦初醒。
之后的几个月,三名少年定期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法治课堂、庭审观摩活动,从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逐步强化法律意识;每月完成 8 小时社区志愿服务,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用心培育社会责任感;未检干警还会定期为他们开展心理评估与干预,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负责该案的检察官还介绍,检察院积极牵线搭桥,联系了职业院校,为他们量身打造技能培训计划,助力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未来的人生筑牢根基。针对父母管教失当的问题,则从改善家庭氛围、转变教养方式、提升教育理念三个维度入手,对三名少年的父母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并依据社会调查结果,为监护人定制专属的《督促监护令》,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用心陪伴孩子成长。如今,已顺利度过四个月的考察期。记者 李颖 通讯员 闫云霄 李洁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