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

“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四十里长嵯 壮美的自然奇观

2023-10-25 14:51:5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她,是亚洲第一大单体巨石,可与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相媲美;她,保留下明代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与“中国三大石窟群”开凿异曲同工;她,是越野、登山爱好者所推崇的旅游圣地,是京津冀地区著名的网红打卡点;她,曾有37名八路军壮士在这里纵身跃下600米悬崖,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悲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赤城四十里长嵯。

image.png

  单体巨石矗立群山深处

  说起丹霞地貌,很多人可能并无概念,它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拥有红、黄、白、灰等鲜艳色彩的丹霞地貌,在霞光的映衬下,把无数的壕沟和山丘装点得五彩斑斓,光彩夺目。在广东仁化丹霞山,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在甘肃张掖,在贵州赤水……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丹霞地貌,成为一种让人惊叹的自然奇观。

  在赤城县与北京市交界处的巍巍群山中,有一处北方并不多见的丹霞地貌,名为四十里长嵯,令世人瞩目。它是世界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一大的单体巨石,可与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岩石相媲美,有“北方第一大丹霞”“天下第一石”之称。

  从赤城县城出发,向西南行驶1小时,约40公里,就到达后城镇。“看,大石头!”穿过蜿蜒的沟壑,驶入山间盆地,距离目的地还有5公里,这块高达600米的摩天巨石,犹如一座巨大雄厚的红色屏风巍然矗立在我们眼前。

  “嵯”即“陡峭的山貌”,字典里读cu?,而当地人却读ch?。远观四十里长嵯,丹崖碧顶,三面绝壁,峭如刀削,它南起后城镇,北到样田乡,自南向北延伸20公里,四十里长嵯自此得名。

  走到近处,长嵯的样貌呈现更为细致:由于地质构造运动,长嵯上下两层都是火山岩,中间层富含氧化铁,三个岩层叠加起来,如同一个大“三明治”。据资料记载,这里的赤岩形成于侏罗纪时期,年龄不少于1.4亿年。由于日出日落时,山体会呈现出赤红色,所以它也被称作后城赤壁。

  四十里长嵯南端是后城镇的北山,名为滴水崖,素有“幽燕第一峰”之称。崖头有一洞,名叫碧落洞,雨过天晴后,碧落洞水如泉涌,十分壮观。

image.png

  明代石窟石刻历久弥新

  在历代,在岩石崖壁上石窟造像、题字雕刻,成为建筑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十里长嵯这一巨石,为石窟造像、摩崖石刻提供了基础条件。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宣府官员吴钦游览到此,看中这块宝地,决定修建道观。匠人们在四十里长嵯崖体下大规模开凿,最终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初竣工。因道观朝向东南,既可远眺群山,又可俯瞰河谷,还比河谷人家率先看到旭日,所以得名朝阳观。

  朝阳观景区有正阳门、东西天柱、琼楼玉阁等奇观,有15个石窟,石窟内造像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由朝阳观景区入口向东而行200米,即可看到崖正中一方形大石洞。洞东刻“关外名山”,洞西刻“壁立万仞”,顶额为“维塞奇观”。再沿崖底向东而行,是千佛洞。千佛洞内的石壁上,整齐地排列着上千尊浮雕小佛,每尊石像全部依山体岩石雕凿而成。

  然而,石窟造像如此浩大的工程,由于明王朝的垮台而半路夭折。在崖壁上遗留下那一排排碗口大小、当年打桩时的洞窝,仿佛在诉说开凿时的气势恢宏。

  长嵯之巅体验越野乐趣

  四十里长嵯南北纵贯,形成陡峭的地质断面,蜿蜒如龙。在长嵯南北两端,又衔接了赤城境内所修筑长城的两端。长嵯上,每隔一段距离都建有烽火台。烽火传信,南北呼应,四十里长嵯俨然成为一道“自然长城”。

  随着交通的便捷、网络的宣传,近年来,四十里长嵯逐渐展现在众多越野、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视野中。驾驶越野车,登长嵯顶,在崖壁边航拍,成为越野一族最为推崇的“打卡”方式。

  到达四十里长嵯山顶,需经过一段越野路。一路上,碎石、炮弹坑、交叉轴、岩石攀爬路……可纵情体验越野乐趣。站立嵯顶,西望,茫茫群山层层叠叠,目光转向西南,巍巍海陀遥居天边。行驶在嵯顶如过刀锋,有头重脚轻的飘然感,稍微往前走,就是垂直落差数百米的悬崖,既好玩又刺激。由于后城四十里长嵯距离北京主城区只有100多公里,每逢周末、假日,有很多越野爱好者喜欢来“大石头”练练手、过过瘾。

  英雄壮举铭刻世人心中

  夕阳西下,长嵯红得如同血染、庄严肃穆,像是在向世人昭示,这里曾留下过如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英雄故事。

  1942年5月,八路军平北十一团干部和地方党政干部60余人,由平西经平北转移去冀东,平北十团负责护送。在怀来经过铁路时暴露目标,在被敌人追至后城四十里长嵯后被4000多敌人包围。在与敌激战两昼夜后,主力部队安全转移。然而,阻击部队却被敌人包围在嵯头上。最后,阻击部队弹尽援绝,37名八路军战士纵身跳下悬崖,除龙文水同志生还外,其他人壮烈牺牲……这是赤城人民抗击日寇的真实写照。

  站在四十里长嵯之巅,远望山河秀丽、村庄安静祥和、城市生机勃发,我们感慨万千——

  574年前,明代“土木之变”,面对蒙古瓦剌军队的进攻,独石口千户田坤之女浴血奋战,在龙门峡宁死不降,跳崖殉节;80年前,37名八路军战士面对日寇嚣张的围堵,誓死不屈,慷慨赴死。壮士们600米的纵身一跃,我们不敢忘却,更不能忘却。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长嵯山,不屈的气节注入了赤城人的血脉,长嵯上舍生取义的壮举铸就成张垣儿女、燕赵儿女、华夏儿女的精神内核,一首流淌千古的抗战悲歌,会让我们永远铭记:

  丹霞赤壁耸入云,山河破碎意难平。

  纵身一跃英魂在,碧血丹心照后人。本报记者 亢春宁 吕慧 王瑾涧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摄影 武殿森 通讯员 张丽娟 王怡宁 金建龙 闫炜炜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