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口市西北方向10公里处的山间盆地,矗立着一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古城,它曾经是拱卫京畿的边关重镇,曾经是张库大道上的商贸名城,曾经是享誉张垣大地的文化圣殿。这座古城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全右卫城。万全右卫城曾经是一座军事城堡,历经628年岁月都没有倒塌,至今依然气势恢宏、固若金汤。城墙砌筑的如此严丝合缝,就要归功于城西河对岸的盆窑村,600多年前,建设万全城的所有城砖都是盆窑村烧制出来的。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探究原因吧!
盆窑村,“烧窑”是这个村独特的文化,以烧窑文化为特色的艺陶小镇就在这个村。关于烧窑文化,有一段源远流长的美谈。600多年前,明朝廷为建设万全右卫城,派遣了一批技术高超的烧砖工匠驻扎到城西河对岸的山谷里,他们在这里筑起了砖窑,专门为修建万全右卫城烧制城砖。这批工匠是一个家族,他们都姓“贺”,这里就取名为“贺家窑头”。贺家窑头烧制的城砖以“规整、平滑、密实”著称,工匠们在这里夜以继日烧砖,历时3年,完成了明朝赋予的使命。
经历了3年时间烧砖,万全右卫城建设完成后,工匠们本来就该离开了,但他们舍不得丢弃这里的砖窑和这里的土质,就留下来在这里建设了村庄,除了烧砖外,还烧制盆、罐、缸等生活用品,逐渐成为谋生手段,这个村就取名盆窑。到明代中后期,边关形势缓和,万全右卫城以及张家口周边兴起了蒙汉贸易,张库大道逐渐形成,盆窑村工匠们生产的各种器皿成为张库大道上热销的商品,深受蒙、俄民族的青睐。“烧窑”成为村里世代相传的技艺,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烧窑”依然是村里的主导产业。村里至今还有“烧窑”技艺传承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大集体到土地包产到户,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兴办乡村企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盆窑村的变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一次又一次飞跃发展。养殖小区变民宿,盆窑人腾笼换鸟,盘活了集体资产,扭亏为盈,艺陶小镇成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在民宿打造过程中,盆窑人没有忘记老祖宗的初心,把骨子里的烧窑情怀寄托到小镇里,不仅传承了文化,更成为彰显农村风貌的特色,赢得了天南海北游客的青睐。
2021年,万全区以802观礼台为核心,规划对盆窑范围内基础服务设施及环境进行军事主题化改造提升,规划占地约400亩,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军事装备展示园、红色街巷、802军史馆、安全教育营地、训练场地等。目前,盆窑村的独特文化,已经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品味“烧窑”文化的艺术。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