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要闻

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岗底村的苹果为啥不愁卖

2025-09-25 08:23: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岗底村的苹果为啥不愁卖

  ——走一线看丰收(二)

  9月24日,果农安建军难掩丰收的喜悦。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摄

  9月24日清晨,天气刚放晴,内丘县岗底村果农安建军便来到果园忙碌起来。

  几天前,安建军在朋友圈里发了条消息:早富士、黄元帅、2003苹果熟了,咬一口脆甜直达心间。之后,他的手机便热闹了起来:“老安,给我寄两箱”“给我预留一棵树,明天来采摘”……短短几天,安建军就卖出去2000多斤苹果。

  “每天都有客户下单,多的时候能有百十来单。”安建军笑呵呵地说,果园里的100棵果树早被预订一空,其中80%都是老客户。

  是什么让客户如此青睐?

  安建军递过来一个红彤彤的早富士。果形端正,圆润饱满,果大皮薄。轻咬一口,脆甜多汁,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所有的果子都是这种品质,你说客户能不喜欢?”安建军笑着指了指筐里的果子,采摘时没有刻意挑选,色泽、个头却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藏在果树上。

  记者注意到,在每一棵果树上,果实旁的叶子都被刻意摘掉了。

  “摘叶可以让苹果着色更加均匀,但如何摘叶,大有学问。”安建军解释,摘除的是果实周围的遮光叶及贴果叶,摘叶量控制在总叶量的30%以下;保留叶柄是防止损伤芽体,影响果树健康生长。

  “这么专业的技术可不是我研究出来的,都是李保国教授当年教的。”看到记者投来敬佩的目光,安建军补充道。

  过去,由于光照不均,长出来的苹果经常是“青红脸”,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李保国教授来到岗底村后,为果农们推广摘叶、转果技术,并在树底下铺设反光膜,很好地解决了苹果着色问题,还提高了果实亮度和含糖量。

  “这只是果园管理技术中的一小部分。”安建军说,李保国教授为苹果种植制定了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从整地到种植,从管理到采摘,从贮藏到销售,一环扣一环,环环都有标准。

  如今,128道工序成了岗底果农的铁律。“有了标准化生产工序,苹果品质高了,产量也稳定了,亩产能达到6000斤。”安建军说,凭借着优良的品质,岗底村富岗苹果成了国内知名品牌,走上高端路线,销路根本不用愁。

  用科学技术赋能苹果产业发展,是岗底果农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果农刘海燕重茬新建的果园里,栽种了3个年头的果树已进入丰产期。这项李保国生前未了的心愿——大树苗重茬建果园技术,由岗底村果农杨双奎试验成功,如今已在村里大面积推广,将传统方法重茬建园6年没有收成的空窗期大幅缩短,实现新旧果园有序更替。

  半山腰,岗底村新建的10多亩果园里,一些苹果幼苗开始挂果。园内试种了维纳斯黄金、王林、瑞雪、瑞香红等20余种国内外主栽品种幼苗,从果苗长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及耐储性等方面进行连续2至3年的筛选,培育适合当地规模化种植的新品种。这块果园成为指引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技术试验田。

  “再过几天,岗底晚熟的红富士苹果就要摘袋了。”安建军说,每年霜降前后,岗底村都会举办苹果采摘节,大街上车辆相接,游人如织。“届时,大家畅享采摘乐趣,品尝美味果品,果农将迎来大丰收。”安建军眼神里充满期待。(河北日报记者 闫德见)

编辑:苏颖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