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地处张家口坝上的张北县,高大的风机随处可见,连片的光伏发电板一望无际。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点亮万家灯火,也推动张家口新能源装备产业逐步壮大。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该市紧盯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向智造迈进、向高端升级,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能。今年1至6月,该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33%。
用好用足资源优势
张家口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超4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超3000万千瓦。目前,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4300万千瓦。
作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该市用好用足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国内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优质企业。
“我们制定招商图谱,在项目建设、资源利用、生产要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并成立产业专班,多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地企合作落地。”张家口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新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包括风电、光伏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制造、运维装备、储能技术装备等在内的装备制造项目,正加快在张家口落地。
7月3日,在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支支风电叶片停放在厂区内,等待发往外地。“这是我们建的新厂区,专门生产长度100米以上的大型风电叶片。旧厂区离这里3里地,主要生产长度50米左右的风电叶片。”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赵勇说,叶片产品升级,是当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位于万全区的张家口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产同样繁忙。“今年前5个月,基地生产主机137台、叶片192支。我们订单主要来自华北区域,其中本地风电企业订单量也不少。”基地综合管理部部长武培洋告诉笔者,张家口市加快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持续扩大风光电装机规模,不断拓宽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也给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一批批订单。
该市还加强与一些央企、国企深度融合发展,瞄准世界前沿,强风光链、延氢能链、补储能链、扩服务链,高质量有侧重地发展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对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提升装备制造水平起到良好引领示范作用。
产业链日臻完善
引来一个链主企业,引领一个产业。明阳集团发挥风电行业头部企业优势,组建张家口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联盟,逐步引进发电机、齿轮箱、轴承、轮毂、铸件等主机配套企业,加快在张家口建成完善的风电装备全产业链。
7月2日,张家口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经过焊接、叠层、层压等多道工序,一块块单晶硅光伏板走下生产线。2023年9月,第一块单晶硅光伏板在这里下线,填补了当地光伏组件制造的空白。“我们生产的光伏板是双面玻璃的,相较于单玻光伏板,光吸收更全面,电输出更稳定,还能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电,发电效率高出20%—30%,可有效降低热衰减,提高使用寿命。”该公司负责人殷喜宾说,公司逐步发展成当地光伏组件制造的链主企业。
“有了清洁机器人,再也不用人工清洗光伏板了,安全、省力、省时。”汇博集团河北中科智维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晓晨介绍,作为当地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项目,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受到周边区域光伏发电站的认可,现在订单不断。
产业链日臻完善,让“上下游”变为“左右邻”。
中海巢(阳原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储能电池,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组装,如同一个个备用发电源,是目前市场上绿电储能发展的新方向。正是依托能为存储绿电提供配套支持的优势,他们吸引了大唐阳原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落地,在彼此赋能发展同时,还可有效解决周边新能源弃电问题,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从借力发展到合力共赢,产业生态圈越扩越大,集群磁场越来越强。在风、光、储、输“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竞相来到张家口市布局,一条围绕新能源制造的链条逐渐串联起来,在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中形成了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已落户明阳、金风、大金等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30余家,产业结构覆盖风电整机、光伏组件、电化学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能源装备相关领域。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生产大型风电叶片,不是简单意义上长度的增加,而是全新的技术创新升级。“风电叶片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工艺很复杂。”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李海峰告诉笔者,风电叶片实际上是个悬臂梁,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叶片越大越容易弯曲,所以要抗弯,在保证“强壮体格”的同时,还需要控制“体重”。
“经过技术攻关、反复尝试,我们在大型风电叶片制造过程中,通过钝尾缘、轻量化结构设计,将叶片重量降至最轻。”李海峰说,目前,该公司已实现风电叶片气动和结构自主设计,具备生产低风速叶片、轻量化拉挤主梁叶片、碳纤维主梁叶片等产品的能力。
2024年6月27日,《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明确提出,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
在国家碳达峰试点的大框架下,张家口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有了全面的顶层设计,不断增强基于科技创新的内生驱动力,全力打造现代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张北运达风电有限公司生产的风电机组功率不断提升,由最初的0.75兆瓦发展到目前的9兆瓦。“我们制造的风机采用双馈发电机组,运行平稳,发电量更接近设计值,而且具备了远程监控、自我诊断、自我调整等自主功能,相当于给风机内部安装了一个‘大脑’,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研判和处置,是妥妥的智能风机。”该公司总经理张英波介绍,他们生产的9兆瓦风电机组,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向智造迈进,向高端升级。当前,张家口市正依托产业基础、技术创新及链式发展,着力打造大容量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异质结高效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基地以及风光运维装备产业链条,在新能源装备产业赛道上加速前行。
(来源:《河北日报》 郭晓通 王雪威 李晓宇)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