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千企竞“质” 向“新”而行丨这个“造梦工厂”无滤镜

2025-02-28 10:14: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印象中,视觉特效的高科技属性与一线大城市更加适配。可塞外山城的“塞上”公司用实力证明,小城不仅能做出大片,还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内火出圈。今年春节档电影中,他们就参与了3部影片的视效制作。在光影艺术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发展道路上,他们是如何做得风声水起,成为了行业佼佼者?这次,去掉滤镜,无需特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这家活力与实力兼具的本土企业。

  技术革新是硬核

  几名军人正在赶路,忽然炮火轰鸣,周围顿时火光四射,碎石翻滚;主人公坐在行驶的车内,车窗外夜色璀璨,醉人街景一一闪过;宏伟的宫殿被雾气萦绕,周围亭台楼榭若隐若现,氛围感十足……这些在影片中出现的爆炸镜头、街景场面及场景搭建,实则都应用了视效手段才呈现出了生动、逼真的效果。完美与影片实景融合的视效技术不禁令人感叹科技的强大。而这些精良的制作均出自张家口塞上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塞上公司)之手。

  影视视效就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制造出影片中所需的特技效果。看似一个几秒甚至转瞬即逝的镜头,实则背后凝结的是一个团队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对作品极致表达的追求。

  “精湛的技术就如同树根,是我们立足行业的根本。”塞上公司联合创始人、视效总监王喜庆坦言,公司的主创团队都有着在知名后期制作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站在行业前沿的时间越久就越能体会到专业技术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正因此,从2016年公司成立起,他们就坚持将练好内功作为夯实企业发展之基的路径。如今,塞上公司已完全熟练掌握电影电视剧的三维CG场景延伸、场景替换、场景还原、修复、人物修脸、抠像、擦除、合成、动画制作、现场剧组特效指导等技术。

  近年来,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繁荣,视觉特效在影视创作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视效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塞上公司深谙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每年都会投入上百万进行新技术的研发。

  对于当下大火的AI技术,几年前他们就敏锐地捕捉到其未来的趋势,便开始将该项技术布局到视效制作中,自主研发了已达4K超清院线级别的AI换脸技术。正是这种先人一步的远见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让他们成为国内拥有AI视效技术的“提前批”企业,并在2023年的几部影片中进行了成功实践。

  连续9年对专业技术的深耕,为塞上企业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目前,其累计拿到28项视效制作流程领域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去年4月,王喜庆还作为电影《爆裂点》的后期制作公司负责人,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项提名,并受邀参加了颁奖典礼。

  服务导向赢市场

  走进位于经开区科创园的塞上公司,敲击键盘声与轻点鼠标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了这里忙碌的日常。“视效制作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需要团队的深度合作。一个短短4秒的镜头,至少需要20人两个月不间断的生产打磨才算完成。所以忙是这里的常态,今年上半年的订单已经满了,今年注定又是马不停蹄的一年。”王喜庆说。

  为何一个坐落在小城中的科技企业,能在近年普遍认为“大环境不好”的市场中订单量稳中有升?

  在王喜庆看来,用实力说话是基础,另一个制胜法宝是他们服务企业的定位。“我们的工作有时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个人的审美和想法,但最终是要为片方和导演服务,我们是帮他们解决技术问题的后盾。”他说,整个团队对这一服务理念都有着清晰的认识。

  2020年,对塞上公司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企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当时,他们刚接下电影《长津湖》部分视效制作的业务,却面临着新冠疫情爆发的特殊节点。从未有过的难题横亘在眼前,考验着这支团队的选择。“客户就是上帝,再难也要把这关扛过去”,公司管理层达成了一致。当公司作出把设备搬回家居家办公的决定后,没想到全体员工全部积极响应。“那段时间,大家见不了面,可工作热情丝毫不减,工作进度一点儿没落,最终高标准完成了800多个镜头。”至今回想起来王喜庆仍万分动容。正是塞上公司“花式宠客”的服务和担当,不但让他们收获了片方的好评和肯定,在“圈”内的口碑和影响力也直线上升,如今“有问题找‘塞上’就没问题”成了行业内的共识。

  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质的提升又会带来效的裂变。塞上公司脚踏实地的努力迎来了更广的舞台和更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行业大咖找到他们谈合作,订单量较之前翻一倍。如今,该公司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一线影片,近三成业务扩展到海外,参与了《长津湖》《志愿军:雄兵出击》《流浪地球2》《繁花》《我和我的父辈》《小敏家》《消失的她》《爆裂点》等近200部国内知名影视作品的视效制作。今年春节档热映的《唐探1900》《蛟龙行动》《封神第二部》3部影片的视效制作塞上公司同样没有缺席。这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实力,也印证了“机会总是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话。

  人才培养体系化

  在塞上公司,除了一间间现代化的办公室令人眼前一亮,温馨的茶水间和休息室也格外吸睛。王喜庆告诉记者,公司员工大多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25岁,整个团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而公司也非常看重这份难得可贵的力量。轻松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管理,价值观的认可,奇思妙想的尊重等,都是他们惜才、爱才的表达。

  人才是关键,把人才留住才留住了核心竞争力。因此,人才的培养是塞上公司发展版图中的重中之重。

  与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共同打造的产教融合人才实训基地,可以说是塞上公司人才培养的基石。从塞上公司创办之初,双方就共同研发课件,共同授课,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的动漫知识,接触到最前沿的后期技术,还能边在学校学习边到企业实践,毕业后直接上手干项目。多年来,这样的培养模式为影视行业培养了一批批技术人才,我市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家口动漫人”劳务品牌。

  贾飞是塞上公司产教融合部总监,也曾是市职教中心的毕业生。如今他以“老师”的身份回到学校,每天为学生带来新的知识,手把手指导操作,他感叹十分亲切,说:“校企能搭建这样一座桥梁特别有意义,对我们来讲也是回报家乡的有益之举。”

  见到塞上公司制作总监周世超时,他刚开完项目会,正辗转在各小组间,面对面地帮大家解决操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作为公司的元老,他在年轻孩子眼中就如邻家兄长,业务上有难题总会倾囊相助。而这也是塞上公司多年来形成的“师徒互助”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写照。“每一位新人都会配有一名老员工作为师父来传帮带,公司还专门制定了奖惩机制让这种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周世超说,“现在公司有26对师徒,互学互助氛围特别浓厚,整个团队都充满了朝气。”

  对人才的重视和关爱,以及梯队化的人才培养,不仅让入职的员工不想走,还吸引着更多优秀人才奔赴而来。王慧娟就是其中一位。她在北京有着多年视效领域的从业经验,可去年6月,她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扎根到这里。“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有前沿的技术,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幸福感拉满。”说话间她满脸笑意。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塞上公司有个有意思的现象,100余名员工基本都来自本地,并且公司发展9年间,人才流失率非常低。王喜庆颇为自豪地说:“其中的奥秘就是,这里幸福指数高!”(河山新闻记者 韩洁)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